景泰朝,朝政氛围是非常宽松的,尤其对皇子的教育,皇帝完全交给臣子,让臣子当亲儿子揍。
年富又有金身傍身,又是太子的老师,太子就算再大逆不道,登基后也不敢对年富报复,不然咱就不伺候了,回家养老去。
再说了,太子还没登基呢,他可是皇帝的宠臣。
“可知为师为何打你?”年富声音威严。
“不知道。”朱见淇也悲催,要是知道能挨揍吗?
“陛下是站在大略上看待全局的,所以战争要宜早不宜迟,不止将军衰老,兵卒们也在衰老呀,民间甚至生出了厌战情绪。”
年富道:“大明确实开疆拓土到尽头了。”
“但陛下要将大明变成周天子,行周法,那么皇子就藩后,自然要拱卫中枢。”
大周设八百阵诸侯,拱卫中枢。
年富看着太子明明能懂,却因为怄气而不愿意懂,顿时心里叹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啊。
太子的根结,在于和弟弟们比较,他不是资质太差,而是一心想把所有弟弟彻底压倒,然后在皇帝面前展现自己。
愚蠢!
年富就一个评价,你都是太子了,还要这些虚名干什么?
弟弟们再优秀,也是要分封出去的,你越这样,越让皇帝不放心。
“在内阁担任一段时间小吏吧,为师在内阁里,不许任何给你走后门,老老实实当小吏,其他课程暂时停下吧。”
年富认为,这是心态问题,让太子沉浸于繁忙的事务,就会抛下这些,展现出自己的天赋来。
太子是不差的,就是把聪明用错了地方。
“学生遵命。”朱见淇在满朝重臣面前,都抬不起头来,都是他的老师。
皇帝也不给他端架子的机会,在老师面前,就得有学生的样子,没有君臣,只有师生。
这就造成了朱见淇心理自卑,对谁都感觉低人一等,而他母亲又在耳边唠叨说他是储君,这就产生了地位落差。
他压根就没体会到当储君的快乐,被弟弟们赶超,被老师叱骂,平时还得维护和弟弟们的关系,心累。
说实话,年富对他还算不错的,在于谦跟前,他得当祖宗似的侍奉着。
于谦就喜欢折磨太子,皇帝折磨他,他就折磨皇帝儿子,很公平。
晚上,朱见淇一瘸一拐走回东宫。
唐皇后却在东宫里等他,听说皇帝在养心殿发怒,责罚了太子,她就炖了参汤给太子补补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