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逃不过的。
为什么就点他,因为他没用啊。
李贤想收他入门,俞士悦胆小,不敢入李贤的门,所以李贤报复他,让他出去顶雷。
顶雷就顶雷,反正他不会入李贤的门的,他怎么看李贤这个首辅,都是兔子尾巴长不了。
李实悻悻回列。
这样一句轻描淡写的调查,怕是什么都查不出来,尤其是俞士悦,汉宗案就什么都没查出来,还把水给搅混了。
这个人,似乎是皇帝的人。
李实对朝局有点看不透,反正大明一连发生了四宗奇案,再加上这一宗,就是
皇帝不在京师,就出这么多幺蛾子?
“事已经发生了,当务之急是倭郡王以什么礼节下葬,该上什么谥号。”
李贤没敢说庙号,庙号是皇帝才能上的。
这才是最头疼的事。
是该以皇帝礼,还是亲王礼?
郡王礼肯定不行,皇帝和倭郡王兄友弟恭,不会用郡王礼下葬的,最差也得高于亲王礼,毕竟兄弟关系和解了呀。
却无人应答。
很显然,没人愿意搭理李贤。
李贤也是郁闷,他刚回中枢,曾经的根基都被皇帝斩断了,想重新屹立中枢,是需要时间的。
结果大案频发,他这个首辅摇摇欲坠。
而再往深了想,就更有意思了。
武学、倭郡王之死,都是在于谦被罢黜首辅之位,李贤立足未稳之时发生的。
此时,于谦、方瑛等在京的勋贵,匆匆而来。
可能是情报晚了一点,也可能是故意晚的,毕竟是勋贵,若消息比文官还灵通,皇帝会怎么想?
于谦眸中闪过一抹黯然。
若他在首辅之位,政府机制就不会运转得这么慢了。
他能利用党羽,快速把各案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