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都市小说>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14章 使团抵达印度,不重文化的印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4章 使团抵达印度,不重文化的印度(3 / 15)

刘珪带着几分疑惑:“皇帝陛下,就不怕大权旁落吗?”

他说着蹩脚的汉语,偶尔还夹杂几句暹罗语。

边永如今非常精通暹罗语言,甚至还精通几门方言。

他不止和暹罗官方交流,还和一些部落进行贸易。

对暹罗的了解,他可能比暹罗王深刻。

“王上有所不知,我天朝法度,丞相之权归于内阁,而阁臣地位不高,属于陛下的秘书,乃陛下钦命;”

“而文武分治,彼此制衡,阁臣虽行相权,却无丞相实权;”

“而且,我天朝尚有五法司,都察院、监察司监督百官,谁敢窃取皇权,当被弹劾,即便皇帝远在南京,照样掌握天下局势。”

边永详细剖析,大明的权力构建。

皇帝已经下旨,推动三国汉化,并派来七十二个翰林院进士,还有一些民间学者,被征召派来暹罗,帮助暹罗汉化。

刘珪缓缓点头:“就是说,皇帝陛下永远不会君权旁落?”

“没有丞相,自然就没有权臣,而文居武之上,谨防武将割据,形成藩镇。”

“军中又实行卫所制,兵不识将,只认皇命,不认其他,是以陛下永掌君权,天下权力尽归于宫中。”

“而且,陛下甚是勤政,陛下日日早朝,即便生病也不曾辍朝一日,每日批阅上万道奏疏,勤政不亚于太祖皇帝,甚至天下臣子都担心陛下的身体。”

说到这里,边永十分骄傲:“陛下又行仁道,爱百姓如亲子,不嗜奢华,不嗜美色,对天下宽仁,深知民间疾苦。”

“据我所知,陛下即便在南京,也日日看奏疏,在路上得知百姓疾苦,夜夜睡不好觉。”

“如此宽仁勤政的皇帝,自然得到天下人的爱戴。”

刘珪一听大明皇帝勤政,就脑仁疼。

他也算是明君了,但每日批阅一个时辰的奏疏,就累得叫苦连天,大明皇帝最少批阅四个时辰奏疏,这是什么精力啊?难道他没有妃子吗?

“陛下宫中雨露均沾,妃嫔皆有子嗣,如今已有十余位龙子了。”

边永以皇帝为荣:“像我这样的人,在大明多如牛毛,但陛下却肯相信我,任命我出使安南、暹罗等地,方才展示我的才华,陛下具有识人之明,用人之量。”

刘珪脑仁疼,大皇帝什么时候死呢?我想当刘裕啊。

“陛下正值盛年,陛下弱冠继位,如今才而立年华,又极为自律,不嗜酒瑟,这是帝王长寿之象啊。”

沃日!

刘珪掩面叹息,他今年四十多了,能活过三十岁的人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