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近在咫尺呀!
“陛下,您知道为何太祖皇帝,没有使用军功封爵吗?”姚夔问。
因为当时文官集团不够大。
朱祁钰需要用军功集团,来平衡文官集团。
“陛下!”
姚夔重重磕头:“文官乱政,但陛下却能稳如泰山,倘若武人乱政,天下姓什么就不一定了!”
王复也认真道:“陛下,微臣也是文官中的一员,纵然微臣高居阁臣,哪怕做了权臣,您一道圣旨,也能诛杀微臣!”
“可武将掌兵,您就算传多少道圣旨,都没有效果呀,可不是人人都是岳武穆呀!”
“魏晋南北朝,唐末五代,皆是因武人掌权造成的乱象。”
“任何武人掌权的可能性,都必须消灭掉!必须!”
王复拼命磕头,目眦尽裂。
朱祁钰的确把情况想得简单了。
太祖、太宗哪个不是人杰?
他们都不采用此法,甚至不停打压军卒的地位,连武庙都拆了,就是担心武人乱政,重蹈藩镇之祸。
而且,这哈密是新收之地,遍地是异族,说叛乱就叛乱。
到时候,这些兵卒忠于谁可就不一定了。
“两位爱卿请起,朕想当然了。”
朱祁钰也得考虑。
他在世时候,尚能镇住这些骄兵悍将,等他驾崩之后,他的儿子可就未必能驾驭得住了!
或者说,一定驾驭不住。
他可没有太祖的能力,想杀谁就杀谁的能力,他现在还有,因为这些军将不成气候,若放任做大,他恐怕都杀不了了,可不能学李隆基啊。
所以,他不会给儿孙留个烂摊子。
姚夔松了口气,皇帝还是很理智的。
“两位,您们说说,该如何封赏?朕想厚待士卒,让他们忠于王事。”朱祁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