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压压手:“耿卿,稍安勿躁。”
“遇到问题,再正常不过,行兵打仗,不可能如军棋推演一般,出现各种问题,都是可以理解的。”
“王越、程信做的不错了。”
“没到一年,就将近收复朝鲜,已是泼天大功了。”
朱祁钰还挺满意。
耿九畴微微讶异,皇帝真的变了,这等大事都不怒。
“所以陛下想用钱粮,邀买人心?”耿九畴问。
“没错。”
耿九畴心里测算,小心翼翼问:“陛下,您打算户部拿出来什么吧?”
“大明一切如常,不能增加额外的预算,苦苦别国百姓可以,大明百姓不能受苦喽。”
朱祁钰可不是王八蛋,拿自己的好东西,送给别人,让自己百姓饿肚子。
大不了朝鲜晚几年再收,先让朝鲜王当几年,烂摊子归他,等朕有了充足的粮食,再收复残破的朝鲜也不晚。
耿九畴就知道,皇帝会这样说。
皇帝爱民之心,世间少有。
“那户部最多能出七万石粮食,再多的话就连点备荒储备粮食都没了。”耿九畴道。
“先凑出七万石来,其余的朕来想办法。”
耿九畴知道,皇帝的办法,就是苦一苦安南。
“陛下,那如何运送啊?走陆路的话,消耗太大了,到了汉城,估计就剩一万石了。”耿九畴问。
“走水路,等项忠荡清渤海倭寇,从山东运去辽东,再从辽东走沿岸的水路去朝鲜。”
耿九畴约莫,这批粮食估计会在年底到达朝鲜。
“陛下,若年底的话,户部应该还能挤出来一点。”
朱祁钰摆摆手:“不挤了,中枢留点宽裕些,安抚哈密也需要粮食呢,今年也留点余粮,万一明年闹饥荒呢?”
“对了,李贤释放军户的办法非常好。”
“以后军户,全都以移民的形式,移出去,变成民籍,多多分土地,并恩准其一子参加科举或武举。”
耿九畴微微一愣:“陛下,天下军户几百万,都蒙荫的话,科举、武举之人,可就太多了,您不是开办太学了吗?就恩准其子嗣入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