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官员轮换,您用大量启用人才,而两京制能缓解人才压力,同时,还能让官员彼此监督,保证官员廉洁、不会使官员在地方做大,维护中枢权力。”
“其二,南方之事,南京直接托管,缩短处理政事的时间,南京守备可收缴南方精锐。”
“其三,大明建立以来,南北分治几百年,南人、北人已然各成一统,而启用两京,恰恰能有效管理地方、遏制地方,让地方权力归于中枢,又能让南北方逐渐融为一体。”
“其四,漕运如此通畅,主要原因是两京制。”
“好处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当然了弊端是有的,两套行政体系,行政成本是高的,而官员倾轧,争权夺利,在所难免。”
“就如这次,南京城被攻打,也是争权夺利的结果。”
“老臣认为,都是弊端。”
“但是!”
“这何尝不是益处呢?”
“若非倭寇攻打南京城,中枢怎么能如此痛下决心,大肆造船,兴建水师,力争整顿倭寇,平定乱民呢?”
“所以老臣坚持认为,两京制,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
“倘若陛下占领更多疆土,老臣认为该实行多京制,待占领河内之后,老臣建议改为新京,实行三京制。”
胡濙想用安南的事,分散皇帝的注意力。
朱祁钰却没吭声。
“陛下,老臣说一句僭越的话,只要孝陵在南京一日,南京就重要一天,和是不是京师没有关系。”
胡濙说的没错。
太祖皇帝的陵寝,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多谢太祖皇帝帮了他一把呀,否则怎么兴建海军?怎么索饷士绅呢?
先祖仍旧照顾后世不孝儿孙啊。
朱祁钰沉吟:“南直隶太大了,朕要重新划分。”
“陛下欲设新省,让南京不再近海吗?”胡濙猜出皇帝的心思。
“将应天府、和州、滁州、太平府、镇江府合并为应天府,为南直隶。”
“将徐州府、淮安府、扬州府、松江府、苏州府、常州府为一省,叫江苏。”
“再将凤阳府、庐州府、安庆府、池州府、徽州府、宁国府、广德州划为一省,叫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