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顺的试卷,是诸多考生中最惊艳的。
朱祁钰看完也觉得其人甚有才华。
但胡濙却认为,祁字,冲撞了皇帝的祁字,名次该下移。
朱祁钰不以为意。
后世认为八股文限制了明清思想,填鸭式答题,致使人思想僵化,但那可不是太祖皇帝的锅!
那是成化皇帝改的!
成化之前的八股文,内容活跃,文风不限,作答内容不限。
评判试卷也没有固定标准。
全看评卷官的经义水平。
好在都是朝中博学者担任判卷官,拣选出来的人才,都是文人中的精华。
但随着进入成化朝,科举就走向僵化路线,越来越僵化,导致科举是填鸭式教育,无法为中枢提供海量人才。
而明前期科举供应人才系统,是比较健康的,所以明前期人才井喷,中期逐渐凋零,明末期人才难寻。
上面,朱祁钰批阅奏章。
下面,进士们奋笔疾书。
殿试的题目,应该只有一题。
但今年皇帝别出心裁,出了两道题,一道题是治水之策,一道题是广惠教育。
都是对策题。
没有固定答案。
正常流程,皇帝只是露一面,最多呆一个时辰,就会离开文华殿。
朱祁钰却把奏章搬到了文华殿来。
在文华殿上处置政务。
反正他回养心殿,也是看奏章,在文华殿一样。
皇帝坐在这里,彰显对殿试的重视,考生自然会集中精力,答好试卷。
到了晚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