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香自苦寒来。”
“不经磨练,哪怕是天才也只会沦为庸才罢了。”
胡濙认真道:“就如那赵括,本是天下名将之资,奈何提早上战场,没有经过军中磨练,就贸然统率几十万大军,才导致长平之败,赵国就此断送了根基。”
“国朝也是同理。”
“陛下超格擢取人才,虽能迅速补充中枢血液。”
“但揠苗助长,导致其人在地方历练不够,难堪大用。”
“陛下,国朝养士之路,已经非常完善了。”
“只要陛下稍有耐心,人才自然如雨后春笋,年年都有,皆是治国良才,不负陛下所望。”
胡濙的意思是。
一,不能揠苗助长,不能看历史线认为某人有才,就大用,这样的人往往难堪大用。
因为人才是磨砺出来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不经历磨砺的人,都是纸糊的人才,不经历内卷的人才,是成不了超级人才的。
二,不能因为是选秀小年,就不重视人才,只要磨练适当,这些人也会成为辅国良才。
三,人才磨砺是漫长的。
一个人往往少年中举,青年登科,在地方磨砺十几年,人过中年才懂其中奥妙。
又要经数年宦海沉浮,起起落落,磨练心智。
等心态平稳后,在老年才被擢取入中枢,在中枢磨练几年,垂暮之年才会被重用,擢入阁部,治政天下。
这时的他们才真的懂得人生奥妙,治政水平才会高绝。
这样的人,才是治国良才。
朱祁钰站起身来,对着胡濙深深一礼:“老太傅治国良言,朕谨记。”
古之多少天才,如赵括、马谡那样的顶级天才。
不也是因为揠苗助长,而成为反面教材嘛。
大明人才遍地都是,但要给人才成长的时间,年过六旬再征召入中枢,这样的人,治国才稳,才懂进退。
“是以,陛下不能因喜好而擢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