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道圣旨,民间戏班子泪如雨下,感叹皇帝深知民间疾苦,唱戏的终于不是下九流了。
而听戏,也成为京师潮流。
听不懂的也得听,听不懂的就是土老帽。
会馆里唱戏的也逐渐显贵,文人墨客,也开始唱两句戏,也跟着填几首诗词,各种方言的小调、戏曲,互相碰撞,互相融合,形成一个个新的流派。
而随着三国、水浒的小说流行,各种戏曲从中改编,形成一个个经典片段,演绎成各种戏剧。
大明已经出现了小说热。
有些不得志的文人,在家里开始研习小说,一时之间,各种粗制滥造的小说,充斥着报纸。
甚至,某种不可言说的小说大行其道。
还传到了宫中。
啪!
“这是小说?”
朱祁钰丢在案几上:“朕看是滟.晴,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
“去,把这家报纸抄了,人都流放!”
“把这本小说的作者也抓了,流放去琼州府!”
“皇爷,这点小事,不值当动气的。”冯孝看得尿出来了,还是这玩意刺激。
“民间文人,都这种货色?”
朱祁钰怒不可遏,他发展小说,是希望出三国演义、红楼梦这样的精品,传世佳作。
不是让这种垃圾大行其道的。
“该设一报纸局了,没有监管,可真是无法无天啊。”
朱祁钰冷冷问:“是不是也有小说在骂朕啊?”
冯孝吓得跪在地上。
京中文人不都骂您呢嘛,您不是不知道。
“皇爷,今儿是上元节,不该动气的。”
朱祁钰摆摆手:“鳌山灯,朕就不去看了。”
“去把汤胤勣和苏平、苏正、晏铎、王贞庆、沈愚、蒋忠都宣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