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微臣认为,若陛下一味放纵,边军以后可就不好管了。”
白圭说:“若边军心里只有抢掠,无视军队纪律,这支军队注定成为一盘散沙,陛下想练强军,就从细节抓起。”
“微臣以为,边军所抢所得,交上来一点给朝堂,一来能缓解朝堂养军的负担;二来可以抢掠所得,作为抓住军心的抓手。”
“陛下,白尚书此言有理。”
刘广衡高声道:“陛下您想,若是一味放任军队抢掠,人心不足,等到边军返回内地时,会不会抢掠大明百姓呢?一旦习惯形成,再想改就难了。”
“倘若遇到苦战,士卒口袋里揣得鼓鼓囊囊,他们还会用心打仗吗?”
“老臣担心啊,若抢掠成风,这支军队就会变得有乃就是娘,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叛逃了,然后掉过头来打咱们、抢咱们。”
“利益面前,人会变成禽兽的!”
刘广衡总督辽东,知之甚祥。
“那刘爱卿的意见是?”朱祁钰不动声色问。
“可以抢,但是,必须统一分配,由辅兵收拢劫掠所得,回到驻地后,统一分配。”刘广衡道。
“统一分配,必然分配不均,人皆有私心,尤其军中的底层军官,心中向来自私,他们当兵就是为了钱财和功劳,无视下面兵丁的想法。”项忠带过兵,说道。
“那也不能让兵丁把抢掠所得直接放进自己口袋。”刘广衡道。
这是个难题。
刘广衡说的没错,若是一味放纵抢掠,边军会沦为兽兵,恐怕一辈子都不能令其回内地了。
“两位争论皆有道理。”
白圭道:“不如折中,由中枢派翰林,负责统一分配,尽量公平,翰林定期轮换。”
“这样的话,兵丁抢掠所得,便直接上交一部分,交给朝堂。”
白圭这是在扩大文官的影响力。
若设了这个分配官,便等于控制军队底层。
皇帝想扶持勋臣、太监,形成三方势力制衡,白圭则把手伸进了军队里。
论争权夺利,还得看读书人。
朱祁钰目光闪烁:“可。”
文武制衡,维持朝堂稳定,他这个皇位才坐得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