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严绮云不太理解其中的逻辑,但确实自古以来有这种想法的儒生很多,否则康熙一个满族人为什么要上赶着立了个太子。
哪怕历史上真正成功继位的太子压根也没几个,但是不妨碍这个身份带来的某种意义。
所以在康熙身边密不透风的情况下,太子那边自然就成为了新的突破口。
————
稍微在原地修整了一下,队伍依旧按照原定的计划走到了下个扎营的地点。
然而,原本只是受到了一些惊吓的太子当晚便高烧不退。
这下赶路自然也就得被搁置了。
也因为康熙有些过分担心太子的安危,再加上当时看到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康熙便是想封口都来不及,因而在原地停留的第二日,严绮云便知道了当时前头发生的事情。
原来那日前来行刺的刺客除了一队近百人的骑兵小队外,还有被隐藏在最深处的暗线。
明面上这一群人作为掩护,动手的时候根本就没想过能活下来,当时被抓住后大半都当场自尽了,根本没有留下几个活口。
而正当所有人的视线都被来自外头的刺杀给吸引的时候,太子身边刚换没多久的小太监就忽然发难了,他挟持了太子的同时,还说了一些话。
那些话有人讳莫如深也有人复述了出来,总之暗地里还是传的比较深的。
说是那太监原本是前明名臣家的后裔,父亲的家人在鞑子皇帝入侵中原的时候被屠戮了大半,从此隐姓埋名生活,直到他父亲因无钱治病去世,有人找到他帮当时年纪还小的他进了宫。
说实话,年纪不大的小孩不一定能理解什么是恨,但是他失去了所有的家人,面临没有任何希望的未来,忽然有人找到他,给了他一个可以去恨的对象,然后又用伤害自己身体的方式进了宫。
可以说是各种要素都叠满了。
何况...自打九阿哥出生,以及康熙换走了太子身边原本得用的人,然后又不许他多见赫舍里家的人以后,太子本就一般的脾气更是一落千丈。
光是严绮云所知道的太子无故惩罚殴打宫人的事情就好几起。
有时候就是单纯的泄愤。
不过康熙可不管这个,他儿子打人一定是有人惹了他儿子,所以太子的脾气本来也就一日千里。
这种情况下,那个小太监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严绮云想想也不觉得意外。
而且这个时候满汉之间的仇怨本身就是解不开的,除非过去的人彻底死绝,亦或者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
不过想也知道,以康熙的格局,后者肯定是办不到的。
那么这种情况下,只要差别待遇依旧明显的存在,那么没有希望且过得不好的汉人,就永远会惦记着“反清复明”,因为清政府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不好啊。
严绮云觉得自己像是在真正见证历史,可是史书太短时光太长,不是所有事情都能留下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