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作为萌芽旗下子公司出海的媒介,瑞恩控股每一笔交易都能够获得可观的“中介费”,然而与此同时,公司需要应对海外融资成本,导致盈利前景同样并不乐观。
唯一真正面临资金燃烧的是引领科技和引领科技。这两家冠以“科技”之名的软件公司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预计会陷入亏损状态。这实际上也反映了许多互联网企业的“常见状况”。
即便是像惊冬这样的电商巨头,在上市几年后,账面仍然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都是投资人的钱在支撑。
甚至可以说,大多数互联网初创公司直到上市,基本都一直经历亏损,能够在三年内实现盈利的屈指可数。
就像腾讯达在发展初期一样,也曾陷入无法盈利的困境。
相比之下,萌芽的状况还算不错。
然而,于浩并不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他根本不愿闲下来,反而想要进一步拓展萌芽的商业版图。
这实际上是一项相当危险的动作。
早些时候,二叔曾戏称于浩为“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那时的萌芽已同时涉足社交、游戏、零售三大领域。
而如今更是如此。
新增了置业、云计算、投资以及海外四大业务板块,可谓是多方面展开。
对于一家普通公司来说,摊子铺得这么大,这么广,很难说不会遇到问题。
俗话说得好,隔行如隔山!
一家企业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功,并不能保证能将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行业,继续获得成功。
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门道。
卖房的转向卖水,卖水的开始卖酒,从事教育的去卖衣服,卖空调的进军手机市场,卖酒的再去卖房子。
最终都会一团乱鸡毛。
在原时空,那些采用多元化经营路线的所谓巨无霸企业,只是一时的表面光鲜,一旦寒冬来临,最终都难逃失败的结局。
生存下来的反而是专注精湛技艺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