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这个年纪奋进无前,却也有礼部尚书在这个时候急流勇退,撤离了那个权力的中心。
而就算是张阳不在朝堂,张大象和许敬宗为首的外交院依旧延续了那位礼部尚书的强硬作派。
直截了当拒绝了南诏求援的事宜。
而且远在东面隔海相望的倭国,外交院更是拒绝了对方求取国号的请求。
以倭国太小,海岛之地何来国号为由拒绝。
有些事情可以在人前,有些事情却在人后,除了这些许敬宗与张大象还筹谋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让藤原氏在倭国掀起叛乱,推翻苏我氏。
这件事是秘密进行的,也不能被外人知晓。
要求国号是苏我氏的要求,来使的却是如今的倭国大臣藤原氏。
不派亲信来大唐,却派了这么大臣,见识过大唐的繁华与强大,这些使者回去之后岂能不造反。
这是张尚书三年前定下的计划,并且与辽东建设息息相关。
事关整个东海的未来,那将是一场剧变。
长安城内,许敬宗带着张大象走到一处酒肆,忙里偷闲他们还能喝上一碗酒。
“张尚书距离朝堂越来越远了。”
许敬宗点头,“这一次去吐蕃陛下安插不少兵部与中书省的人,这是对我等的不信任,对张尚书的不信任。”
“我们还是先忙着把回鹘的事情办好。”
起初张大象还对张阳这种不管不问的架势很不满,现在他已经习惯了,习惯了没有这个尚书的存在。
对吐蕃现在的局面,别人不知道,许敬宗心中一清二楚,一直以来外交院都在培养吐蕃人,将那些人培养成亲近大唐的人,而目标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乃至孩童。
经过这三五年的安排,早已有了较好的成效,本不想吐蕃这么快发生内乱,谁让松赞干布这般急于求成,导致反噬。
要说他咎由自取吧,确实不关外交院的事,要说煽动内乱,那些心向大唐的吐蕃人,早就成了唐吹。
真不是故意的,也不知道到时候松赞干布会不会听张尚书解释。
而那些成了唐吹的吐蕃人哪里会管这么多,外交院根本不能控制他们激进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