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人明白大唐永远是站在群众这一边的时候,那就是众人推山,一起将七百年的世家门阀推倒的最好时机。
张阳将信递给李泰,“王珪老先生在太原老家养病,而且还是个守旧的人,就连这竹简都用包浆了,就不能做个新竹简吗?还是说他老人家生活节俭,连个新竹简都买不起了。”
拿过信看了一眼,他连忙道:“立刻将此信送到长安城,交给父皇。”
“魏王殿下,拿些布匹纸张,还有笔墨给太原的王珪老先生送过去。”
看自己的侍卫已经带着竹简离开了,李泰低下头,“直接送银钱不是更好吗?”
“魏王殿下,老先生高风亮节,我们不要这么俗气。”
话音落下,李泰迟迟没有答话,注意到对方似嫌弃又鄙夷的神情。
张阳不自觉清了清嗓子,“我从来没有否认自己是个俗人,但面对高风亮节的人,我们也不能太俗气。”
李泰叹息一声,转身离开。
骊山缺钱,更缺资源,这些银钱就是与朝中谈判的筹码,在骊山没有掌握自主的资源之前,还需要借助朝堂来提供资源。
之前与工部合作之后,骊山就尝到了甜头。
可阎立本也是一个精明的人,他不会一味地提供石料与木柴,并且还会向骊山索要技术。
从去年开始,工部就停止向骊山输送石料与木材了。
好在修建新家的木材与石料都够用。
李世民也只是给提供一时,他也不一直做好事给骊山充足的石料与木材。
有道是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这就像是人们原本不需要漱口水,但只要给一个需要漱口水的理由,并且再给一个有利之处的由头,才能让人们产生自己需要这个东西的念头。
追着皇帝使劲奶也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一方面要考虑到这个皇帝野心有多大,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与皇帝谈条件时,自己吃了多少亏。
想着这些事情,张阳心情便很不好,要发展就需要资源,当资源的需求量达到一个水平,银钱就成了购买资源的一个工具。
这是眼下骊山最需要解决的窘迫情况。
张阳对人招呼道:“将这些银钱都送入村子,带到我家门口。”
“喏!”
十辆车马就这么慢慢悠悠入了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