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和建康的民风不大相同,向来彪悍,如于娘子这般的人物可不少。
她心里动了些主意,但许是要找到孙宛娘才能商议。否则,光凭她一个人,怕是做不起来。
崔舒若命行雪从匣子里取了些金子打的小玩意,拿这些作为回礼送给那位于娘子。比旁人都要厚几分的回礼,若那位于娘子是位聪明人,想来能看明白不声张,若不聪明,崔舒若便只好另寻他人了。
想要往上攀登的人,是不会抓不住机会的。
然而还没能等到回应,崔舒若就收到了齐国公派人送来的崭新马鞍等等。
往日里齐国公也时常给崔舒若和赵平娘送东西,尤其是每当崔舒若做出对并州有利,或是立下什么功劳时。不说多么贵重,但至少能让人觉得他对这个女儿也是十分疼爱的。
但送马鞍马鞭这些,倒是不大常见。
崔舒若虽然也能骑马,经过这两三年的锻炼,策马跑起来也能叫人赞句骑术精湛,但她对这些确实说不上怎么喜欢,反而是当做是求生的手段。
不像赵平娘,那才是天生的对策马奔腾的感觉由衷喜爱。
故而每回齐王基本只会给赵平娘送马鞍、鞭子这些,崔舒若反而送的是孤本书籍多写。珍贵都是一样的珍贵,但送东西时,上位者还能兼顾她们的喜好,才真正表明亲近,而不是一些华而不实的面子货。
崔舒若对这些送礼的规矩学问也是在窦夫人的教导下才渐渐摸出门道的,因此一见到这些,就开始揣测齐王的用意。以齐王手下那些人精明,就凭她和赵平娘的地位,送错是不可能的,那就只可能是齐王故意为之。
他想暗示自己什么呢?
崔舒若拿起马鞭,纤细柔美的手指在粗粝的马鞭上滑过,突然,她神色一凛,明白了什么。
若是跟着大军一同出行,总不好一直都坐着马车,也有需要出来策马透透气,或是跟着急行的时候。崔舒若放下马鞭,目光落在齐王营帐的方向,原来是这个意思。
她看了眼天色,正好可以送些点心。
崔舒若命行雪备上些糕点,带着人出门去寻齐王了。
一见到她,齐王显得很高兴,一盘点心拿起来就直接尝了两三个,大赞崔舒若,“我膝下这么多儿女,论起贴心,也只有你了。旁人都觉得我如今贵为齐王,必定锦衣玉食,殊不知老父心中就惦念儿女的一点孝心。”
这话崔舒若可不敢认,夸得太重了,落在其他人耳朵里,不知要怎么怨怪她。崔舒若亲手帮着斟水,当真如小女儿般体贴,“阿耶喝些水压一压,糕点吃多了容易噎。”
她把杯子放到了齐王面前,而后才巧笑嫣然的道:“那是因为阿耶将哥哥姐姐们都生得聪明毓秀,能帮您分担繁杂政务,这才偶有疏忽,不像女儿,愚钝不堪,只好来讨好阿耶阿娘,盼望您们莫嫌女儿。”
崔舒若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清楚对什么人该说什么话。她可以是果断决绝的衡阳郡主,也可以是讨爷娘喜欢的小女儿。她一番话说下来,齐王就是心肠再冷硬,也多了几分慈父心肠。
他指着崔舒若笑得前仰后翻,眼尾皱纹浮起,“你啊,若你愚钝,世上怕是就没聪明人了。就算你真愚钝,我和你阿娘也养你一辈子,要是谁敢赶你,你阿娘怕是第一个不答应。”
如今营帐内的氛围可当真是父慈女孝,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