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家伙若是挺不过去,大唐就少了一个捉钱儿的好手。
不过想到这是在给哥舒翰的接风宴席上,李隆基收了收心神,“有卿等镇守边地,我大唐定能永世四海靖平。”
杨国忠一直都没怎么开腔,就是在等个合适的机会再次谏言。
见李隆基将哥舒翰与安禄山放在一起比,又提到了永世靖平,觉得开口的时候到了。
观察了一下李隆基的表情,杨国忠缓声道:“大唐有哥舒使君护佑,定能使得边地无恙。
不过安禄山却未必,身兼三镇之重任,手握二十万我大唐精锐之兵。
且又目中无人,从北地传来回…”
“咣!”
李隆基脸色阴沉的将玉杯用力墩在了案几上打断了杨国忠,“非要在这个时候说这些扫兴之话?
禄儿对朕一直都忠心耿耿,你非言他会反,可又总是拿不出证据来。
身为大唐的右相,能不能多想想其他的政事。”
李隆基这番话说的已经有些重了,但此时已经挑起了话茬,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咬咬牙,杨国忠离开案几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陛下,臣不是要找安禄山的麻烦,臣一呛赤血都是为了陛下,为了大唐。
每每看到河北报上来的行文,心中都是忧虑的不行。
让河北给调拨新军一应军资,到现在还推三阻四。
而且趁着罗一病倒之际,还派了五千军兵过去。
辽东上报的镇东新军的副使人选,更是其嫡次子安庆绪。
陛下,安禄山已经将手伸的越来越长,如不加以制衡,定会我大唐的祸患。”
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对付,这是李隆基乐见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