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李林甫那老贼一样,同样成了破鼓万人捶的样子。
不想接受这个结果,那就要积极做出应对。
但凡罗一同意的全都反对,但凡罗一谋划的,全都驳斥!
而且这次罗一居然狂妄到了打算动税制,这可是一次千载难逢将其驱出朝堂的机会。
他杨国忠别说是脸伤了,就算腿断了也要来!
罗一之所以冷着脸,是因为真的不爽。
为了瓦解河北各集团而推动税制的改变,他很愿意去尝试。
多出的税收用于正途,他不但愿意还会拼了命地尝试。
但让人很恶心的是,李隆基上来就问改了税制后,能够入内帑的有多少。
罗一真的很想问问之前白酒获取的那么多利润都花哪去了。
或是再等个一二年,白糖带来的利润更能晃瞎他的双眼。
再算上药品已经香皂上,李隆基同样有分红,怎么就添不满他这张大嘴。
这还体现的仅仅是李隆基贪婪的一面。
让他在朝堂上奏此事,则是将李隆基无情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可是个大马蜂窝,怎么捅下来得好好琢磨琢磨才行。
不做好万全准备,即便只是个试探,他敢抡起杆子,那些关中与中原的那些富户就得拼了命的蛰他。
如果反应太过激烈,罗一敢断定李隆基都保不住他。
或许这在帝王眼中是很普通的选择,或是天经地义的事。
而在罗一眼中排在第一序列的永远都是性命。
当然,现在还多了一些道义与责任。
如果没有多出来的后者,罗一宁可被李隆基责罚,都不会选择这样贸然在朝堂上发声。
毕竟李隆基不可能真因为不接受暗示,就要了他的性命。
不过接受归接受,心里该不爽还是会不爽。
对这些朝臣,看谁也都像是前脚笑哈哈,听了疏奏后立刻会背后捅他刀子的主儿。
这些无效交际没有任何用处,不如琢磨着怎么把话说了,还不遭人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