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因为心悸,加上不想接着掺和这件事了,章赣后面起全程隐身。
任由刘彻派苏文去探察太子的情况。
这时候的刘彻听了苏文的话,也并没有认为刘据是要造反。
而是自己心里也有点数的知道,自己把刘据逼的太紧了说:“太子肯定是太害怕,又愤恨江充等人,所以发生了此等变故。”
注意从汉武帝这一句,就可以看出哪怕苏文可能添油加醋的说完了事情经过,包括江充从太子府中搜出巫蛊这件事,刘彻本人都是没有相信,完全认可刘据是清白的。
不然他不会说,刘据肯定是害怕,又愤恨江充等人,才做下错事。
什么情况下刘据会愤恨江充,又在什么情况下,刘彻会百分百信任刘据是被污蔑的。
如果巫蛊之事属实,或哪怕刘彻有一丁点对刘据的怀疑。
刘彻都应该说:“太子心怀鬼胎,大逆不道,查。”
而不是我儿子受委屈了,他是无辜的,只是有人伤害他,所以他太害怕了。
由此又佐证了,巫蛊之祸中刘据被污蔑的事情,哪怕不是刘彻全权主导,也占六七分,在心里知道江充,会做什么样的事情。
不过这一段出自资治通鉴,距离西汉年代久远也不可全信,只做部分参考。
在汉书五子传中,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的事情。
只说了内长安都在言论太子造反,所以太子兵败正在逃亡者,宫中的使者没能抓到他。
并在五子传后续补充道:久知,巫蛊事多不信。上知太子惶恐无他意,而车千秋复讼太子冤。
这句话的中心论述和资治通鉴有点不一样,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彻逐渐不信任巫蛊之事,知道太子只是害怕没有其他的意思,车千秋之后为太子述冤。
如果从这方面来看,刘彻对于巫蛊之祸太子污蔑一事,又变成了一个迷信巫蛊,信赖江充,后在群臣进言下,渐渐幡然醒悟的君主形象。
怎么说呢。
就刘彻早年的经历,和他在汉书史记中都多有记载关于求仙问道的事情,莫名觉得他做下这样的事情也不稀奇。
只是会和他年轻时候精明能干,即使沉迷神鬼一道,却不会被骗得裤衩子都掉了,还能反杀的形象来看,反差也是有点大。
不过先不说刘彻了,让视角回到刘据这边来。
在刘据的视角看来,他做了什么事情。
1、抓了污蔑自己的人,证明自己的清白。
2、父皇了无音讯,可能死了。
3、丞相想接着这个机会铲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