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条说:汉军有个将军不吉利。
因为没什么战果,马通就将少数几个俘虏和所获的消息回禀给陛下,军队的大家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李广利听了消息,商丘成已经取得了战果,马通没有战果但也没亏。
这样看下来,不吉利的不就只能是我了吗?
这必然不能啊!他可是要做国舅的人。
为了自己的国舅梦,李广利拼了,在羊句山狭与率五千骑兵的匈奴右大都尉卫律在此交战,战果不详。
随后李广利又派遣两千胡骑和匈奴交战,小胜匈奴败走,死伤百余人,眼见有所收获李广利士气正好,一直追着匈奴达到了范夫人城,匈奴人不敢交战,四散而逃。
李广利对此很满意,看来他的国舅梦指日可待,接下来只要稳住战绩,一点点向前就好。
李广利这边,因为少见的有所收获,又几乎没有损失,被国舅这根大萝卜在前面钓着,心情正好的时候,他的同盟刘屈氂心情就糟糕透顶。
在李广利出征期间,刘屈氂遵守对李广利的诺言,多次向汉武帝谏言应当立昌邑王为太子。
立太子的谏言是一向吃力不讨好的活,尤其是最近几年陛下越发年迈,脾气不好,诸位皇子年岁渐长,之前的废太子也因“谋逆”被诛,聪明的大臣都该看清刘彻的心态了,端正自己的态度了。
但刘屈氂并不算聪明,他还很自信,敢多次在“老”虎屁股上拔毛,一次又一次提起立储。
不过刘屈氂也不能怪人家自信,从他的姓就可以看出来,他和刘彻是亲戚,是刘彻的兄长中山靖王刘胜之子。
中山靖王这词很眼熟吧!
有喜欢的三国志或三国历史的小伙伴,一定能记得经常把这个词挂在嘴边,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刘皇叔——刘备!
作为刘备的不知道怎么排辈分之一的亲属,刘屈氂虽然晋升官职不详,但凭借着都姓刘,和原先做涿郡太守传出来的贤名,原丞相公孙贺在巫蛊之祸中倒台后,被提拔成左丞相。
涿郡太守这个职务听就知道不在京城内,对刘彻的脾气了解的就不如其他人多,加上刘彻在废太子造反一案中,怒出过他没有周公的风范,不敢斩杀谋逆的太子。
这让刘屈氂委屈的同时,之后的行动也偏向大胆,就按你刘彻说的做“周公”,太子是立国的根本之一。
我现在谏言立太子,虽然有私心,但也是为了国家好!陛下应该不至于生气。
凭着这样不清醒的念头,和巨大的利益裹挟下刘屈氂一次上谏,却屡次遭到刘彻责备,这让刘屈氂心情郁闷,弄不明白陛下到底想做什么,只能和夫人吐吐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