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能被天幕说名将盘点必有一席之地的卫侍中,怎可能是无能之人,只怕是后世权贵胡言乱语罢了。”
……
根据之前后世天幕展示孩子读书画面中的孩子皮肤白皙,身上肉嘟嘟,一脸幸福的样子。
直接让不少武将认定,后世为太平之年,否者怎么可能养出那种王孙贵胄,都比不上的富饶安详之态。
和平年代,王孙贵胄,读书人,这几个buff叠在一起,在武将看来就是屁事贼多,说啥啥不懂,干啥啥不行,打又打不得,拖后腿第一名的孬种。
这种家伙就是吃的太饱,闲的没事做找存在感,尽瞎胡说,呸!有点骨气的武将都最讨厌这些家伙了。
比起武将的愤怒,文官就好很多。
他们可不是一听这个消息就炸了的武将,能够冷静思考的他们,第一时间意识到了天音话里的奚落之意。
正是理解了天音的奚落之意,他们才更好奇,就之前匈奴的凶猛的进攻来说,这可不是一好打的仗,卫青到底怎么做才能把匈奴打回去,并说出这场战斗改写了汉匈战争。
难道是……
只要想到那个可能,包括刘彻在内的诸位大臣,呼吸都急促了起来,希望天幕能细说,这对他们太重要,对汉朝也太重要了。
天幕也没卖关子,接着说了下去。
【卫青当然不是靠国力碾压过去的,如果他能靠国力碾压过去,难道别的武将不可以,汉朝能被匈奴吊起来打那么久。
会对卫青的战斗力产生这么大的误解,除了太史公因为心里的一些嫉妒,暗搓搓加工了一下史书和后人的歪曲外。
最重要的是,后人对汉朝最出圈的印象:“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此话一出,天幕下。上至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都被这句话所震撼。
敢于侵犯强大汉帝国的人,即使再远,我们也一定要杀掉他们,这是怎样一句霸道至极的话啊!
这是我大汉吗?
震撼完,边关的百姓陷入迷茫之中。
因为天幕口中的大汉和他们生活的大汉,差别实在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