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华亭,则是从事一些零配件等辅助性的配套产业,通过接受中小企业的落户,从而为第一工业区和第二工业区里的大量企业进行配套。
为了吸引企业落户华亭开发区,赵进拍板,取消对上海的部分财政补贴,然后转移到华庭开发区来,当然了,这些财政补贴只局限于松江府自身的财政补贴,江南道的财政补贴和中央的财政补贴,赵进是没权利去动的。
至于青浦,这个不太好搞,暂时只能是给上海做一些农业配套了,搞粮食加工、贸易之类的,上海是一个庞大的城市,每天都需要消费大量的农产品,青浦就近提供各类农产品,搞农业的还是有前途的。
赵进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就是为了让企业从扎堆上海,变成围绕着上海遍地开花!
这种政策一施行,就是收到了部分的效果,陆续有二十多家中小企业开始落户华亭开发区,但是总体数量还是不够多,而且这些企业规模都比较小。
如今各大企业,对华亭和嘉定的顾虑还是比较大的!
嘉定那边,除了需要大量占地面积的造船厂、钢铁、化工、机械等典型重工业外,基本上上也没有其他企业去投资落户了,而华亭这边,也只有少量没啥实力,在上海感到压力山大的中小企业才会考虑迁移到华亭来。
而且只局限于工厂,至于公司总部什么的,那是不用说的,清一色的都是留在上海。
如江南造船厂这样的大企业,其主要造船基地实际上是建设嘉定的,但是其公司总部却是在商贸区,类似江南造船厂这样的企业,实际上就更多了。
没办法,大家都扎堆在上海,你要是把公司总部设在其他地方,人家谈生意都懒得去,哪有在上海方便,在商贸区的沿江大道里走一圈,基本上就能够找到所有类型的大型企业总部或者分公司驻地。
在这方圆一千米之内,是没有什么生意做不来的,哪怕是几十万几百万的大生意,也是能够搞定。
不过好说好歹,总算是把上海和周边的三个县联系起来,由此达成的效果实际上和之前赵进所设想的大上海县差不多。
唯一不同的,也就是名字不同而已!
赵进上任松江府知府后,也是充分表现出来了他的果断!
硬是通过他的强硬态度,把上海、华亭、嘉定、青浦四县给结合起来,并通过府财政的支持,扶持嘉定发展造船、钢铁等重工业,扶持青浦发展农业以及粮食加工等轻工业,又是扶持华亭方面发展中小企业,给上海的企业做配套等。
对于嘉定和青浦两县来说,这种安排是比较适合他们的,但是对于华亭来说,存在着定位比较困难的问题。
给上海的企业做配套?那么是怎么做配套呢?
如果是配套的话,实际上集群效应更加重要,生产终端产品的企业,总是希望自己的零部件供应企业建立在附近,这样才能够节约运输成本,而且交流也更加方便,同时拉来一大堆的配套企业,也能够给终端产品企业争取政策优惠更大的底气。
这种情况下,很多配套企业,其实是不会轻易搬离上海的几个工业区的。
定位的问题,不可避免的影响着华亭的工业发展。
不过发展的路上,问题肯定是存在的,如今华亭方面要做的只是逐步发展了,想要一下子从上海的嘴里抢下一大块肉来,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招商进展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后,华亭县那边的官员们也是开始转变思路了,以前他们总想着打着给上海企业做配套的招牌,进而去上海挖墙角,但是这种办法的效果却是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