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历史军事>明末大寨主> 第788章 西方使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88章 西方使节(3 / 4)

再加上大乾王朝连战连胜,不少人都是怀疑,这明王朝恐怕是挺不住了,现在加入大乾王朝正是干一场大事业的时候,所以才会有这么多前明举人来报考并参加大乾科举。

此外,经过两年多的持续推广,物理、化学、算学等理科已经是比较普及了,虽然整体水平已经不高,但是至少比前两年好得多。

这种情况下,也就导致了崇祯五年所录取的士子,水平要比前两年高了不少。

其中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不管是进士科还是新学进士科里所录取的士子,有相当多一部分都是国子监里的学生。

本科一共有两百多国子监里的学生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着有一百八十余人,这个比例可是相当的高!

毕竟现在会试里的考题,实际上就是依照国子监里的课程而设置的,而这一科的会试难度实际上和国子监本年度的毕业考试相当,基本上只要能够通过国子监的毕业考试,那么基本上也就能够通过会试的考试。

如此也就是导致了,国子监已经是成为了新科进士的摇篮,很多落试的士子们都是想要报考进入国子监,然后学上一两年后再去参加会试。

这一次科举成功后,又是为大乾王朝补充了四百多名潜在的中高级官员,不过楚行对此却是依旧不满意!

偌大的一个大乾王朝,需要的官员可是多了去,而且在大乾王朝里,也不仅仅是只有县令以上的官员才是官员啊,哪怕是普通的科员,那也是有着从九品的官衔,也是属于官员。

而大量七品以下的官员,这才是目前大乾王朝官场急需解决的人才缺口。

前两年,解决低级官员的缺口是通过直接招募秀才、举人为官以及前明的官吏留任为主。

前明官吏留任这先不说,但是直接招募秀才和举人为官,这个措施并不太理想,因为但凡是有点理想,同时也想要投身大乾王朝的士子,人家都直接奔着会试去了,根本就不愿意直接以秀才、举人的功名为官,认为这样的从官之路根本就不是正途,以后很难获得升迁,而且当官以后有了正式的官身,就无法再去参加会试了。

此外也有一个影响就是,这些举人们直接去当官的话,一般起点都很低,而这样所获得的官场地位,甚至都无法匹配他们原有的社会地位。

要知道,一个举人在古代,社会地位可是相当高的,在地方上妥妥的士绅阶层,你让他们去当一个小科员或者是府县里的小科长,他们可不愿意干。

最后楚行为了打消他们后顾之忧,颁下了一道圣旨,直接以秀才、举人身份入仕的士子,依旧保留参加科举的权力,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参加科举。

至于社会地位问题,这个就比较难办了,这些举人自然是不可能一开始进去就给太高的官职,要不然的话,你让那些参加会试才考上进士、博士的人情何以堪啊。

但是楚行却是命令昭告天下,不管是秀才还是举人又或者是进士、新学进士,皆可担任任何官职,只要你有能力。

楚行也是知道,这样是治标不治本,真正要解决这样的麻烦,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把进士、新学进士的头衔泛滥化,然后变成一种学历性质的头衔,再开设大范围国考之类的考试,大家都是从头做起,这样的话就不会出现诸多的麻烦了。

但是科举改革比教育改革更加的麻烦,现在大乾王朝正处于和明王朝争霸的关键时刻,楚行也是不愿意随便改动,然后导致大乾王朝内部出现不稳。

同时,要设立学历制度、国考制度,还有个前提,那就是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近代化教育体系,至少大学要建立几所吧!

然而现在大乾王朝的近代教育体系,还处于刚发展的阶段,各地的少年学院刚开始办,几所高等学院也只是徒有虚名,而幼军营的话,这个机构过于特殊,根本就不是一个普通的办学机构。

这种事,只能是慢慢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