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仅仅是徐州府的这些新科生员,其他非占领区的学子也可以来。
哪怕是前明的秀才们,大乾的布告上也是允许他们考的。
大乾王朝的这一次登极恩科,前明的秀才只要愿意都可以来直接参加乡试,不需要非得是禀生之类的。
很多以往连乡试都没资格参加的明朝秀才们听闻后大为意动,不少人都是提前跑到了徐州参加乡试。
院试和乡试的举办时间间隔很短,刘存旭还没来得及休息几天调整状态呢,乡试就是开始了,而这一次乡试的参加人数比他预计的还要多,一共竟然有八百多人报名应考。
虽然其中大部分都是新科生员,但是前明的秀才们也是占据了半数之多。
乡试也是三天,考试的内容也是院试类同,只不过题目肯定是更加困难的,这一次刘存旭为了脱颖而出,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等考完后整个人都感觉要虚脱了。
等到放榜之日后,他和赵文章等几个一同参加乡试的人一大早就去等候看榜了。
这一看不要紧,他竟然是发现自己的名字位于前列,虽然不是前三,但却也是位于第四名。
这要是换成殿试的话,可就是二甲头名了。
这让他兴奋异常,因为他终于考中举人了,哪怕这举人是大乾王朝的举人,但也是举人啊,而且更重要的是,哪怕是后续会试落败了,但是也能够当一个七品官了。
他的至交好友赵文章同样没有落榜,只不过名次低了一点,只有两百多名。
这一次大乾控制下南直隶各府乡试,八百多人应考,但是选拨的人数就足足有两百五十人,可见录取的概率还是很大的,但是这对于考生而言重要吗?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考上了。
这些新科举人们还没来得及庆贺几天呢,第二天就是被人带着上了前往扬州的海军运输舰。
不仅仅是他们,山东那边的一百多名考生更是早就已经出发了,扬州府那边几个州府的考生也是在前往扬州的途中。
当这二省一共大约五百名新科考生前往扬州的时候,实际上还有一小部分的考生已经是提前抵达了扬州,他们就是明王朝的举人。
虽然来的人很少,不过几十人,而且大多都是不怎么,考取明王朝进士无望的举人,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是前明举人,而且还跑来参加大乾王朝的科举了。
对这些人,礼部可是优待的很,好吃好喝供着,就差送暖床的花姑娘了。
这些人的学识水平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来参加科举后,所发出的政治信号!
而这些,就是楚行办科举的目的所在!
刘存旭一路和其他新科举人们坐着船顺江而下,南下的速度很快,没多久就是赶到了扬州。
抵达扬州府之后,他发现扬州和徐州府城已经有了极大的不同。
与他印象之中的扬州完全不一样。
自古以来,扬州便是兴盛繁荣之地,所以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