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想继续为大乾效力,继续在大明这边儿享受荣华富贵,可不想坐上囚车,或者降低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
宋统殷自忖,这一次自己是真的下了血本了。
正规军加青壮,已经有五万人了。
这是实打实送给大乾的大蛋糕。
但是这么大的蛋糕,他是绝对不敢让朝廷知道。
你想啊,五万大军,轻松被大乾击败了,皇帝就算是再愚蠢,也不会一点东西都看不出来的。
所以宋统殷决定只统计正规军,而且写的越少越好。
虽然声势上不大,但是有一个好处啊。
那就是输了,没有人怪自己啊!
到时候自己就说,下面吃空饷实在是太严重了,虽然军队多,但是实际上,可战之兵少的可怜。
反正这些人最终的宿命要么是战死,要么是成为大乾的俘虏,崇祯肯定是没有机会统计的!
到时候自己就可以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名将难守无兵之土。
朝廷不给我派兵,我宋统殷没办法啊!
当然,即便是不站在大乾的立场上思考这个问题,宋统殷其实也决定这么做。
因为这些临时征召起来的青壮也的确只能干民夫的活,修城墙等防御工事,运输辎重等等,让他们上阵打仗?别开玩笑了,被伪乾贼军的大炮一轰,这些临时征召而来的青壮坚持不了几秒钟就会溃散。
上一次金城李家码头之战,自家的手下的正规军,其中还有半数藤甲兵精锐都挡不住伪乾贼军的火器,就凭这些青壮想要挡得住这些伪乾贼军的大炮?
开玩笑呢!
自家现有的正规军不过两万多人,哪怕是侍郎大人已经是再三表示已经征召南直隶地区的军队来,同时在金陵城城开始大练兵,不日就能够率兵十万以上北上,但是那得什么时候去了,说不准那时候安东都被伪乾贼军的火炮轰平了!
一想起伪乾贼军的火炮以及他们的火枪,宋统殷就是觉得一阵头皮发麻!
庆幸自己早早的加入了大乾,不然这仗还真的没法打。
这些大乾救民军的火器实在是太犀利了,哪怕是到时候侍郎大人能够阻止起十万大军,恐怕也不是伪乾贼军的对手啊!
经过李家码头一战后,和之前曾经和伪乾贼军交过手的明军文武官员们一样,宋统殷也是感触颇深,以至于让他生出了一种乾贼满万不可敌的恐惧感!
他是实打实的服了大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