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自己本身就已经半条身子已经奉献给了大乾,就算是自己诚心实意为大明卖命,估计也打不过人家。
要知道,楚行那是什么人物?
在救民会内部的刊物里,那是一手拿着笔,搞定军民思想,让大家上下齐心,一手拿着刀剑,披荆斩棘的。
他亲自指挥了数场大战,可是将大明的将领打的屁滚尿流。
又详细了询问了一些关于大乾的情报之后,宋统殷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虽然没有详细的情报,但是他根据他掌握的信息分析,这一次大乾虽然名义上号称十万之众,但是肯定没有那么多。
不过即便是数字缩减一些,怕是也有个四五万人。
这还是保守估计。
然而上一次,击败他放水的明军的大乾救民军,也不到三万人。
这一次一下子来这么多人,而且都是精锐部队,大明更加一点胜算都没有了。
自己在安东这边儿,也收拢了一波兵马。
用大王的话说,自己就像是一把大手握住一把稻子,而大乾就像是一把锋利的镰刀。
自己攥的越多,大乾收货的好处自然也就越多。
其实宋统殷心里很清楚,大王完全是多虑了,就大明这水平,压根就不用自己故意放水。
上一次战败,跟着自己逃回来的士兵也就两千来人,后来为了加固安东的城防,他一方面跟刘宇烈一直求援,另外一方面大肆吸纳卫所兵和青壮。
可结果在宋统殷看来,绝对不是大明的对手。
两万多人而已,这其中还包括刘宇烈已经派来的部分援兵。
他知道大乾,需要人手干活,所以还特意征召了大量的青壮。
不过他和山东那边儿的官员明显不同的是,他绝对不会将青壮统计在兵马之中的。
因为山东以及海州诸多和大乾的战斗已经表明,大乾人家的战斗力很强,算民夫压根就没有用。
反而在实际战斗中,民夫是负数,很多崩溃往往是从民夫开始的。
而且,如果把青壮也算上去的话,己方的兵力就太多了。
到时候自己再输了,这战报就不好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