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这就让人震惊了,那真的是小瞧了大明帝国了。
大明帝国的拿手手艺,瓷器,那才叫真的叫人震惊。
景德镇那一带,那边儿雇佣一千人以上的窑都是小扒菜。动不动就三五千人的大作坊主数不胜数。
这些人每年搞个几十万两白银,那不要太轻松。
如果说,这就让你震惊了,那你就有点太单纯了。
还有更夸张的,根据情报组织送来的情报,南国的矿场,以私营的为主,雇佣的工人兼职是个天文数字。
上万人的矿场主,比比皆是,兼职就是一个独立的王国。
这些大佬们的钱财,随便拿出来点,就足够崇祯皇帝称霸全世界了。
可实际结果是,完全没有。
因为在崇祯之前,所有尝试收税的君主都失败了。
最匪夷所思的是,那些抗税的人,还得到了赞扬,在江南名声非常高。
比较出名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五人墓碑记》。
不过这也不太怪地方不愿意交税。
实在是朝廷对于地方基本上已经失去了管控了。
朝廷派出去的收税太监,压根就收不到那些有保护伞的大人物的钱财。
他们只能欺负欺负普通人家,搞敲诈勒索,因为真的要收税,是需要武力保障,是需要有正经的行政体系做支持的。
大明早就做不到这一点了。
所以负责给皇帝收税的太监,将地方搞得是乌烟瘴气,“矿不必穴”、“税不必商”啥都有。
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开矿时并不针对矿穴而威胁要在人家的房屋和祖坟下采矿,以索要好处;收税时也不管有没有商业活动,到处设点,尽力搜刮。
然后最扯淡的是,这些钱大多数都落到太监自己的口袋里去了。
皇帝连十分之一都未必能拿得到。
其实大明的赋税真的不高,综合税率连百分之十都未必能达到,同时期的本子国,都搞到百分之五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