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历史军事>明末大寨主> 第四百二十一章 见工部尚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二十一章 见工部尚书(2 / 3)

站在楚行面前报告的工部各生产事务的,乃是在工作中脱颖而出的信任工部尚书周海波。

此人之前工部负责军械生产的郎中。

此人加入大乾时间不算太长,跟很多元老压根就没法比,但是工作能力极其出色,前不久刚刚晋升为工部侍郎,这一次又得到了提拔。

楚行对其兢兢业业的心态也颇为欣赏。

半个月前,楚行将原工部第三代尚书王勤亮,调任大乾新成立的科研部门,担任大乾科研院院长。

大乾的各部寺的人事调整非常频繁,尤其是工部,他是大乾能否持续对外作战的心脏部门。

可在工部担任高级职务的,大多数都是些劳苦功高,且年岁比较大的老匠户,他们的个人经验确实没得挑。

在大乾的成长过程中,他们虽然没有亲临第一线,去拼杀流血,但是即便是楚行,也不能否认他们为大乾立下的汗马功劳。

对待这些人的安排,楚行一项是比较慎重,担心寒了他们这些基石的心。

但是这些老一辈,在当官上,却并不如何优秀。

在起义之初,大乾人才匮乏,确实很多时候没有机会做挑选,往往是谁用着好用,谁敢上就让谁上。

甚至很多人,都处于心不甘情不愿,就被楚行点了名。

但是实际上,很多人做到了侍郎,也是大字不识一个。

而早期的大乾也不太需要他们识字,他们只需要安排好生产制造武器就可以了,其他辅助工作,自然有文职人员帮衬。

但随着大乾的发展壮大,各部门逐渐完善。

如今内阁的各部门乃至其他机构里的高官,基本上已经是找不到不识字的人了,好些人还都是有着秀才甚至举人功名的正式读书人。

同时工部尚书的任务也是从刚开始的打铁造枪,变成了要处理诸多公务的人,别的不说,大乾大小一百余座作坊,管理起来,就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此外还要对接繁多的新政,保证以工代训和士绅分割土地后的作坊对接工作,这都是一个非常繁杂的任务。

很久之前,工部的实际事务都已经是周海波开始负责了,老尚书不过是挂了个尚书的名头而已。

如今趁着大乾研究院的成立,楚行也是顺势把他调过去当个院长,把周海波这个干实事的人提拔起来当尚书了。

作为工部的实际负责人,周海波对工部的情况自然是熟悉无比的,张口就是说出了如今工部的诸多作坊和雇工的数量。

并且还是一一说着每一座作坊的情况!

听着他的诉说,楚行对目前工部的下属诸多作坊也是有了一个新的了解!

如今公布下属的八十余座作坊里,大部分都是集中在青州府城里,而临朐县那边除了上半年临时建立的几座作坊外,后续就没有新建过大规模的作坊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