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朝要论除了秦始皇谁的权利最大,那不用说,一定是他和萧何这个丞相了。
所以分割权利什么的……
不会就是分割他的权利吧……
刚成为宰相没多久就有可能被整顿的李斯,心有戚戚。
【权力的腐败一般包含官员的腐败和制度的腐败两种类型。
由个人施政专向集体施政后唐太宗担心官员腐败,日常念经:中书所出诏敕,意见不同且可能有错失,本为公事,故需门下省相互纠正。需要你等灭私徇公,坚守直道,方可长久,切记行亡国六政之事。「7」
宰相职权分三份。
让决策和行政分离、让政令和执行分离,既然利益引诱出腐败,那就让行政与利益分离,杜绝腐败的可能性。
行“群相制”,以三省中书令、侍中、尚书令行宰相之职共议国政,在坐的诸位都是我亲爱的宰相,不分大小。
担心制服腐败,秦王李世民确立了这个制度后为这个制度那可谓是操碎了心。】
【最后引入第三监督者——“言官”不便于时,不合于道,大则廷议,小则上封。「1」
在这些“群相”身边设置右补阙、右拾遗、记录事情和言论的史官,把这些臣子们的言论,编制档案,撰进史志。「1」
想要青史留名还是臭名昭著,就看你们自己选择了,我亲爱的诸位‘宰相’们。
当然“言官”这种东西自古有之,那唐太宗的朝代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就是在他的治下的言论批评与监督被极大的强化,区别就是他这个皇帝本身能够做到以身作则。
比如提起谏诤,大部分人想起的就是唐朝的谏诤,为何呢?因为唐朝有历史最出名的谏诤官——魏征。
提起魏征,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整天被魏征提溜着念叨来念叨去的唐太宗。
例如那只无辜闷死的雏鹰…… 】
怕魏征怕到闷死心爱雏鹰的李世民:“…… ”
有点黑历史那味了。
听过魏征念叨到李世民袖中雏鹰被闷死,无论是大李唐唐太宗界面的臣子,还是小李唐秦王李世民界面的臣子都在暗笑。
不同的是大李唐界面的魏征被臣子们围观的视线下面无表情毫不心虚。
小李唐界面的魏征感受到在场臣子们的围观视线却有种无辜中箭的感觉。
他暗中猜想未来的自己是真没发现还是假没发现,毕竟雏鹰被藏袖中总会有动静,他不可能没有看到那个动静。
最后还未成为李世民近臣的魏征心有所悟。
他很肯定,未来的那个他一定发现了雏鹰,但是很恶趣味的一直抓着秦王讲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