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维护好关系,那就不能只做“我以为”的事情,要方方面面照顾到。不然就是前功尽弃,不仅达不成目的,反而更惹人记恨。
赵王迁对李牧甚是不满,倒是没有当场表现出来,等人出宫之后才发作。
赵王很不高兴:
“他刚刚那是什么表情?埋怨寡人误解了他?”
郭开劝道:
“武安君为人傲气,被误解了自然会心生不悦。他忠心耿耿,大王莫要因区区谣言就与将军离心。”
不劝还好,越劝越来劲。
赵王迁想起来李牧有亲戚在秦国当将军,两边的血缘关系还挺近的。似乎李牧的父亲和秦国的南郑公李崇是亲兄弟?
赵王迁于是又问:
“秦国这一次派了那李崇出征吗?”
郭开答:
“并未,但是派遣了李崇的孙子领兵。”
战场上要和堂侄兵戎相向,这让赵王迁如何能不怀疑两人是否会私下往来?李氏在秦国混得可谓是风生水起,李牧若想改换门庭,简直轻而易举。
郭开假模假式地说公道话:
“当初李昙带着长子李崇入秦,幼子李玑却没有跟去,想来对我赵国绝无二心。李牧是李玑之子,自然和他的父亲一样忠心。”
赵王迁撇撇嘴。
李玑忠心那是李玑的事情,这人确实看着父兄混得那么好也一点都不心动。但这不代表李牧也忠心,毕竟李昙祖上还一直都是赵国臣子呢,李昙不照样弃赵事秦了?
郭开想了想:
“王上不如再看看,若他真勾结了秦国,必然瞒不住,很快就会露馅的。”
这番对话刻意没有避开旁人,是以赵国贵族很快就听闻了。
众人哪里想到这是郭开在故意为自己营造好形象,只当他郭开虽然奸佞了一些,大事上还是拎得清的。
大战在即,郭开能替武安君说好话,劝一劝王上,说明这人还有救。
殊不知郭开这是在为李牧挖坑,配合秦国的下一步计谋。赵王迁本就疑心李牧对自己不满,接下来只会看什么都吹毛求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