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日一大早,面前就呈了一份供状,是徐市所书,将他的蒸馏装备奉上,还有他一些隐藏的小本事,连炼丹都写的一清二楚。
苏檀挑眉,他笑着道:“先给他安排宫室,奉上吃食,等我忙完了有空再说。”
想要收服人,就是得把人折腾狠了,折腾的没有反抗之心。
他刚说完,就见蒙恬大踏步走进来,说是接他去府上读书。
“时间还早,先用些早饭。”苏檀笑呵呵道。
蒙恬立在原地,静静地看着扶苏半晌,对方还不到四岁,竟然如此收放自如,深不可测,他神色间多了许多恭敬。
“公子有命,恬不敢不从。”
他坐在苏檀身侧,慢条斯理地陪着他吃早饭,和王贲那恨不得一口将他所有饭菜都吞掉的样子不同,蒙恬要更温柔收敛些,那股子斯文的劲头,更像是个书生。
在苏檀心里,先秦时期,要读的书应该很少才是。
然而——
当他真正去学的时候,才发现,先秦的小朋友们读书并不简单,估计也是皱着眉头,惨兮兮的背书。
因为实在是太多了。
《周易》、《周礼》这些书,距离先秦也有近千年之久,令他诧异。
而《春秋公羊传》、《国语》、《尚书》等都是现在要学的,之前的《诗三百》、《史籀篇》等只是启蒙,他现在正式开始读书了。
而除了这些,还有诸子百家的思想都要拜读一遍,主打就是知己知彼。
苏檀望着面前的崭新带着墨香的书籍,整个人都不好了,那些大篆复杂的文字在眼前萦绕,他看着雪白的纸张,惆怅一叹。
“哇,这就是你所说的书?”王贲好奇的来回翻看。
先前用的都是竹简,突然间发了一批书,看着还这真是令人惊诧。
苏檀看着熟悉的书,神色倒是有些愣怔,珍惜的抚摸着书皮,低声道:“是啊,这就是书。”
就像史籀篇,全书九千余字,用竹简刻来,能把他的书案堆满,但是制成书,就只有一本在手。
“真好。”他翘着唇角笑了。
李信满脸眩晕,原来在他不知道的时候,咸阳城已经发展的这么恐怖了。
他以前觉得南郡发展的还不错,现在看来对比实在惨烈的厉害。
捧着新书,他觉得很是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