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棵玉米都长得齐人高,天元帝倒没嫌弃少,饶有兴致转着看,“呵,倒颇有劲头。”
又指着那棵空的,“这上面怎么没有?”
秦放鹤干咳一声,“这就是来之前跟您提过的,种五得三中二。”
确实一共三株,但不是有一员大将落空了嘛!
天元帝哦哦两声,想起来了,很有点遗憾地拍了拍高挑的玉米秆,“白长这么高……”
咋不结果嘛!
剩下两棵略矮些,但一个挂了俩,一个挂了一根,挺骄傲。
周幼青亲自上前,拨开一点玉米皮与他看,露出里面一排排金灿灿的粒子,莹亮有光。
天元帝就笑,“玉米,嗯,这个名儿倒恰如其分。”
又招呼太子,“你也来瞧瞧。”
“是。”太子也看了,见天元帝没说话,便主动问周幼青成长周期和亩产,还算有模有样。
天元帝嗯了声。
倒是知道做功课了,还成。
“照单株的占地,明年亩产一百五十斤绰绰有余。”周幼青细细说了,最后满脸骄傲地宣布,“这几粒种子未必是最好的,再给微臣几年时间,细细筛出良种,亩产上两百斤应该不是问题。”
太子尚未如何,天元帝甩手串的动作就是一顿,似乎没听清,微微眯起眼,“多少斤?”
周幼青笑着回答:“如今是一百五十斤。”
“上田?”
“中田。”
天元帝立刻陷入沉默,心中却掀起惊涛骇浪。
中田亩产一百五十斤,是个什么概念呢?
如今的北方上田,亩产小麦也不过百来斤,中田也不过八十斤。
可全国上田才多少?不足三成。
也就是说,这种作物若推广开来,中田立刻原地赶超上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