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卷官们面面相觑,太女就道:“科举是为天子择臣,三百份卷子我阿父想看几份就看几份,九份可,五十份又如何?”
元新帝精力旺盛能一口气看五十份,读卷官们也不好说什么,只好重新回礼部。
礼部的阅卷官们见读卷官们这么快就回来了,就纷纷问:“如何?一甲已经出了吗?”
读卷官们摇了摇头,道:“陛下说他要看五十份!”
大家都沉默了,元新帝不愿意定一甲三名,反而索要更多的试卷,说明他对十七位阅卷官们送到御前的九份试卷不满意。
不满意就说明他们阅卷阅得不好,办差事没办体面,众阅卷官们这样一想,心里都有点惴惴,但是还是硬着头皮找出更多的试卷叫读卷官们送了过去。
元新帝坐在文华殿上,太女也辅助他看试卷,太女看完了九篇送上来的试卷,忽然问元新帝:“这些都答得还不错,阿父你不满意吗?”
元新帝就道:“这次殿试这样的问题,你在这九份里看到了你想要的答案了吗?”
太女沉默了,元新帝就叹了一口气道:“阅卷官们到底还是保守了些,虽然九份里有不错的,但是总归缺点火候。
“我敢问那样的问题,就要能够抵达到五十年之后的思维与见解,而不是局限眼前。我要完全为国家五十年发展着想的试卷,而不是猜测阅卷官喜好的看起来花团锦簇的试卷。”
父女俩正说着话,读卷官们终于把卷子送来了,这一堆里就有了祝翾的试卷。
元新帝抬手翻剩下的卷子,第一篇就是祝翾的卷子,当时他在考场只看了几段,现在整篇看下去,内心一些迷惑渐渐豁然开朗,再看祝翾卷子上的甲乙,她的卷子其实是甲比乙多的,只是最重要的首尾评定都是“乙”,才影响了排名。
倘若首尾有一个人愿意给甲,祝翾的卷子就在前九名的一甲待定之列了。
元新帝一看首尾给乙两人的名字戳,心里也说了一句难怪,祝翾也是倒霉,第一个落到了保守的方铎手里,最后一个又落到了卢师道手里了,两个最重要的评级戳都是乙,那确实神仙难救。
看完了祝翾的卷子,元新帝又仔细地去看其他人的试卷,太女拿过元新帝看完的试卷再看,大臣们都沉默地坐在下面等待皇帝父女看完试卷发话。
元新帝一字一句认真地读完了五十份试卷,心里依旧认为祝翾的最惊艳最有水平,将其踢出一甲甚至前九之列难免有些委屈了,卢师道这样也是少了公正了。
于是元新帝让十七名阅卷官们全从礼部出来,到御前讨论最后的名次该怎么排。
阁相卢师道一看元新帝果然把祝翾的卷子提溜到了一旁,心里大概猜到了元新帝中意祝翾的文章,想排到一甲之列去,对于这个结果他也没有感到意外,因为他当时也是被祝翾的文章惊艳了。
然而作为给出了乙的阅卷官,卢师道不能一下子就顺从元新帝的,于是就说:“陛下,万不可随心所欲,以个人喜好定排名。”
元新帝抬眼问他:“你说说何谓个人喜好?”
卢师道:“我们十七个大臣一共挑出了九份一甲预备卷,陛下跳出这九份另择一甲之人。科举之道在于公正,倘若开了此例,以后都跳出群臣择选,全凭君主心意,连那末等本该三甲的试卷都能因为帝王喜好变成第一等,又何谓公平?”
元新帝说:“那你觉得我特意拎出来的那份属于三甲卷吗?难道言之不有物吗?不够有才华吗?”
卢师道不能违心说祝翾文章的不好,于是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