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一些大儒接受不了这个事实,都指着尚昭的鼻子骂,说她写“伪史”。
其实复兴王到底有没有称过帝这些大儒心里门清,他们只是接受不了一个女人是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的事情被这样直白地写进正史里。
复兴王得国太正叫他们害怕,中间一些信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大儒觉得这件事破了一些君臣正统的根基。
他们也怕复兴王被正名了,现在的长公主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启发与“正统”的史实基础。
女人称帝的极限在他们心里就是武则天那样了,以后妃身份得国,即使有了名正言顺的帝号也只有武周一代,死了还不是只能把天下还给李唐,终究不算“得国之正”。
至于史书里其他的女皇帝都是昙花一现的存在,但复兴王这个女皇帝得国太正,一旦写入正史怎么叫他们这些男人受得了呢。
复兴王这个皇帝不是以后妃之身通过夫君与儿子得势从而夺国的,她是在前前朝末年打着“复兴华夏”的名号拉起军队一刀一枪打的江山,丢了几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她夺了回来。
所以她不仅是开国皇帝,还是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
前朝整个天下都是复兴王与她的部下一刀一枪在战火绵延下打下来的,这样的皇帝得国之正无可辩驳。
只是复兴王一生征战马上,未曾生育过子嗣,还没选好继承人就猝不及防在征战途中壮年而亡,终年三十九岁。
复兴王也没有意料到自己的早逝,加上没有后代子嗣,最后是跟随在她身边的大将军拿出一份诏书,说复兴王死前将帝位传给了自己。
这份诏书真假也成了疑案,这个继位皇帝的正统就在复兴王的那所谓的“诏书”上。
复兴王在天下威望无人能及,他虽然摘了桃子也不能学赵匡胤与柴荣那样直接改朝换代。
为了确保强调自己是“诏书传位”的正统,他奉了复兴王为高祖皇帝,一再强调复兴王开国皇帝的地位与威严。
靠着这份复兴王遗泽的“正统”,他才平安渡过了自己的皇帝周期。
端太宗时期,端太宗基本还延续着复兴王留下的政策治国,所以那时候的女人在端太宗时期依旧可以参政做官。
可是等到了太宗的儿子武宗上位,武宗就废除了开国皇帝的种种举措,开始疯狂剪除女官的羽翼。
女官的地位在武宗的打压一退再退,终于失去了科举的机会,从前朝又回到了内宫。
武宗儿子玄宗上位之后,又提拔了大量宦官压制内宫女官,他又觉得复兴王的位置杵在自家祖宗前刺眼,就移出了高祖的牌位。
此举在当时过于荒唐,朝内老臣不少还记得复兴王的威严遗风,不少大臣上书反对以死抗争,可惜最后死了一批大臣也没有用。
玄宗不仅移出了高祖牌位,还篡改历史。
他在自己玄宗实录里大肆移花接木,也改了大量太宗实录的内容,将复兴王的功绩移给了他祖宗端太宗,移不了的就在史料里说复兴王当时能打成功此仗的关键原因是因为他祖宗在旁边当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