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寄真从来不去谦虚地掩盖自己的天赋,却又不骄傲,就仿佛她天生就是来做天才给人世间添彩的。
程学正也开始主动找祝翾聊天,祝翾是真正的黎庶里考上来的女孩,程学正也念过祝翾的诗作,觉得祝翾是无愧于“天然赤心”这四个字的。
在祝翾身上她总感觉到一些熟悉的影子,直到程学正收到了自己学生的信,才确认了这份熟悉感的来源,她就喊祝翾到跟前。
祝翾猝不及防被学正叫去谈话,不懂是发生了什么事,心里有些害怕,但又觉得自己没犯什么错,就半悬着心到了程学正跟前。
程学正请她坐下,笑得格外和蔼,上来就慈爱地看向祝翾,问她:“你考试到入学,中间已经离家很久了,还想家吗?”
说不想当然是假的,祝翾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和亲人分开这么久,但是想要走上这条路就不能过度贪恋与亲人在一起的团圆,孤独和思乡是正常的。
她看了许多古人的诗,发现厉害的人总是孤独的,年少离开父母,长大了又会和知己朋友离别。
他们的诗作里,孤独与分离都是常有的事情,祝翾以前读那些诗还不能完全共鸣,现在她感觉到了那丝孤独的滋味了。
而且,就算她不离开家,一直待在父母和兄弟姐妹身边,她就一定不会孤独吗?
祝翾正是过早意识到了自己与青阳镇大部分人的不同,才选择了这样一条路去奋斗。
于是祝翾就说:“想家,但是我考到这不后悔,我更想留在这里念书。”
程学正就看祝翾更喜欢了,又问她:“听说你是宁海县的人,说说你在家里的事情吧。”
祝翾心里觉得自己家的事没什么好说的,自己以前在青阳镇的日子都是一些琐碎平凡的瞬间。
但是程学正想要听,祝翾就开始讲自己的事,讲她家里有几口人,自己又是怎么能够去念书的。
说着说着,祝翾忽然又觉得自己的“前半生”好像也挺精彩的,虽然说不出什么传奇的地方,但是好像没她想得那样无聊与平凡。
程学正听了她的叙说,更了解祝翾的品性了,就拿起一封信给她,说:“这是你家乡的先生给你的。”
祝翾接过看信封,信封上是黄采薇的字迹,乍然看见故人的字,祝翾鼻子又酸了,她忘记去疑惑为什么黄采薇的信会在程玉轮这里了,就拆开念了。
黄采薇在信里恭喜她考上应天女学,信里希望祝翾能够不忘初心继续去探索学海无涯。
最后黄采薇在信里说:“荀子曰: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余唯望尔学成,翾飞于野,超脱于物外,手揽飞星,头簪流月,鸿图生于心间,然永不忘拥攘萱草之寒贱、黎庶求生之多艰。”
祝翾看着黄采薇熟悉的字迹与勉励的语气,就感觉自己好像还在蒙学里一样。
黄采薇的信是在劝学,她希望祝翾继续坚定地走这条求学的道路。
但是黄采薇在信里也说,昔年她曾赐祝翾一个“翾”字做她的学名,这个字跟着祝翾太久了,久得祝翾都快忘了自己曾经是祝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