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你白跑一趟了。”章振兴道。
“没白跑,没白跑。”一想到未来三年的粮食缺口不会那么大,陆明珠就很高兴,“上面真是英明神武,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老百姓脱离战乱后进入新社会,幸福呐!”
不用农产品抵债,粮食不出口,至少可以保证老百姓的基本口粮吧?
因为没有确切的数据,所以陆明珠也不知道未来的情况如何,但不管怎么说,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家肯定不用冲着十几亿美金来准备了,折半应该就够了。
想转圈圈,为这样的改变而喜悦。
章振兴闻言莞尔,“多亏章朔争气,他拿出自己亲自到民间调查得来的数据,来告诉大家我们是怎样一个粮食需要进口而不是出口的人口大国,现在人均口粮只有二百多斤,一旦粮食出口,稍有天灾就将饿殍遍野。”
他难掩心中的骄傲,却又轻轻地叹息出声,“章朔说,即使不出口,也无法保证人民群众吃饱饭。”
就是饿不死的状态。
陆明珠安慰道:“比出口后的结果好很多了!一口不能吃成个大胖子,慢慢来。”
对此,她已感到满足,不敢奢望其他。
送走章振兴后,她叫人收拾行李准备回家,可以赶上和大家一起过新年。
对未来也没有那么焦虑了。
很快,又有一个让她开心的改变,是在报纸上看到的。
一份刊登在报纸头条位置的文件,呼吁广大人民公社,讲究实事求是,不要虚报粮食产量,不要禁止百姓饲养家禽,鼓励农民开荒,屋前屋后、田边垄上都可以种植瓜菜,以增加各家各户餐桌伙食种类。
这一点和陆明珠查到的资料完全不符。
她曾听一位五十年代初出生的老人讲古,说58年下半年就已经不好过了,所有粮食都被拉去交公粮,还不够,还倒欠,几岁大的他饿得昏昏欲睡,只有听到公共食堂的锣声才会睁开眼睛去喝一碗菜汤,但这碗菜汤到第二年就没有了,不得不逃荒要饭。
他家本来有九口人,最后剩下两个。
他说,要是允许大家开荒、允许大家在屋前屋后种点瓜菜,不收缴农具铁器,不搜刮各家各户的粮食家禽大搞公共食堂,不虚报产量,他们根本不会沦落到那样的地步。
本来,不少人家是有一点存粮干菜的,即使遇到天灾,也能扛过一阵子。
到了晚年,他仍然想不明白。
还有一个老人说他们家乡本来是产粮好地,过得挺好,后来大搞公共食堂,人人敞开肚皮免费吃,撑得走不动,把剩下吃不完的食物拿回家喂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