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大娘,来给你装上,一看你就是个识货人。十六文,送你十二根竹签。”李小寒爽快应道。
周围平山村众人都瞪大了眼睛,卖蔬菜的卖草鞋的卖果子的卖竹编的,通通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数字。
就这么一会功夫,十六文进账了?
“行。”大娘接过棉花梳,掏出了十六枚铜板。
只是,没料到这大娘不止爽快,她不仅自己买,她还帮着招客人,一转身,她对着三米远一个看簸箕的妇人高喊招手,“牛家的,来来来,这边,之前跟你说的那棉花梳的来了。”
“呦,棉花梳来了。”那妇人连忙把手里的簸箕放下了,快步走过来,“我还没看过这棉花梳呢,真有高家的你说的这么好用?”
李小寒一听,低头对王氏小声说,“娘,梳起来,让她们看看。”
王氏应道,她手脚麻利的打开李小寒的小背篓,把那籽棉拿出来,左右手各一把棉花梳,刷刷刷几下,那雪白的籽棉便在王氏的手里分成蓬松的一团,王氏再把那棉籽从梳齿间抠出来。
“牛家的,是不是就是这么好用?”高大娘看着王氏这一番麻利的动作,与有荣焉的问,“我就说,我介绍的再不会错的。”
“哎呦,真不错,高家的,你果然没说大话。”那叫牛家的大娘赞道,“小姑娘,这棉花梳多少钱?”
“一把五文,一对文八文。”
“呦,你这也太贵了吧。我买四对,能不能便宜一点?”
“牛大娘,我真不骗你,这棉花梳已经是便宜后的价格了。你问问旁边的大娘,这东西是真好用,估摸着再一会,就得买完了。”李小寒作为难状。
“牛家的,你买这么多做什么?”高大娘好奇问。
“我自己留一对,给我娘家留一对,婆婆不跟我们住也孝敬一对,还有我那嫁出去的姑娘一对,可不就四对了。”牛大娘解释道。
“那倒也是,你家人多。”那大娘咂咂嘴,“这一下子就三十二文出去了,可心痛的。”
就在这两人谈话间,旁边有一个年轻的媳妇子,忽地插进来说,“小姑娘,给我来四对,诺,给你三十二文。”
这媳妇子给完钱,还不经意的瞄一眼牛大娘,好像在说,就这三十来文,还这么犹豫。
李小寒心中爆笑,这助推可来得太及时了,忙麻利的串好四对棉花梳,又数出二十四根竹签,一把递给那年轻媳妇。
年轻媳妇接过去,微微抬头,像一只骄傲的大白鹅,昂首挺胸的走了。
“啊!她什么意思,是不是看不起我?”
牛大娘气得跳脚,“这姓钱的,她就不是一个好人,连她儿媳妇也不是什么好人。整日显摆自己有几分臭钱,了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