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拙言一时无言以对。
林岁晓忍俊不禁,笑得肩膀直抖。
*
广场尽头有青石道蜿蜒而上。
绿树红花之间,青砖绿瓦墨漆的校舍错落分布,依山而建,瞧着很是雅致。
赵拙言明明在前边带路,可却又漫无目的,也没个方向,沿途看见了什么,便介绍什么。
朗朗读书声从一座小院里传来,赵拙言指着小院大门上的牌匾道:“望海书院内,按照年龄大小以及学识多寡,依次设有开蒙、青苗、青荫、立才、成才,五个子院,此处便是‘开蒙院’。”
赵拙言扭头对林晔亭道:“凭大郎的学识,二郎的武艺,考入‘立才院’,想来是不成问题的。青苗、青荫、立才、成才四院都会对外招生,只开蒙院不会,此院只免费招收军中子弟,外人想进开蒙院,除非交得起一年六百两银子的束脩,或者能得到书院夫子的举荐名额。”
赵拙言低声无奈道:“我去年初秋的时候亲自给维哥儿开蒙,可惜老夫满脑子的渊博学识,却不能长脚似的自个转移进稚儿脑里,当真是教的人暴躁,学的人痛哭,鸡飞狗跳教学小半年,险些闹得个父子反目!”
林晔亭闻言连连冷笑道:“说白了就是你赵黑狗空有满腹学问,却没耐心给孩子启蒙,直说不就完了!”
赵拙言摊手道:“行吧,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过,为了不损我与维哥儿之间的父子情谊,我打算送他来望海书院开蒙院进学,法子我都想好了!”
林晔亭笃定道:“出六百两束脩银子你肯定是舍不得的,难不成你跑来书院应聘上夫子了,手里正好有举荐的名额?”
赵拙言得意道:“正是如此!”
“你连给自己亲儿子启蒙都没耐心,怎么有脸来书院教导别人家孩子的?”
林晔亭脸上非常直白地写着“你个误人子弟的渣滓!”
赵拙言仿佛受到了天大的冤屈一般,非常不服气道:“我提前跟山长说好了,每月只来上六日的课,只负责给立才、成才两院里打算走科举仕途之路的学生点评点评文章,再讲讲策问经略。这些可都是我的长项,哪里就误人子弟了!”
林晔亭没再继续质疑,只问他道:“你来书院上过几日课了,维哥儿何时来开蒙院进学?”
赵拙言回答道:“望海书院今年是二月初一开的山门,我来上过刚好六日的课了,维哥儿算是半道插班求学的,要等到三月初九才能安排授课呢。”
赵拙言提醒道:“望海书院如今勉强算是在大旻北地传出了一些名声,不少幽州、平州、雍州的学子慕名而来,因此望海书院对外招生也没个固定的时间,人来了就先报名,等到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初八那日,书院会安排夫子统一进行考核,第二日就能出成绩,考过了初九当日便能直接入学。”
今日是三月初三,五日后便是初八。
林晔亭心里有了打算,却还是回头象征性地询问了一下两个孙子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