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谈了一番,董卓愈发看中燕绥,还直接称呼起来了她的表字:“我今日和行云一见,有相见恨晚之感啊!”
燕绥连称不敢当。
董卓想了想,叮嘱道:“孔伷的确不足为惧,但你在豫州,一定要小心孙坚,切莫让他从南阳进入颍川地界。”
燕绥一副认真记录笔记的模样:“长沙太守孙坚,绥记下了。”
“嗯,”董卓道:“孙坚这个愣头青,擅长用人,一定好生注意着。”
当年在西凉,边章、韩遂联合羌人叛乱时,董卓就曾经和孙坚一起跟随凉州刺史作战。虽然他和孙坚势不两立,却也深知孙坚的本领。
说完后,董卓又敲打了一番。恩威并施,他已经玩得炉火纯青了。
燕绥得偿所愿,却有些惴惴不安。就算董卓赏赐了不少财物给她,燕绥离开相国府时,眼底也没多少喜色。
陈宫问:“庄主这是怎么了,待明日拿到官印和绶带,就可启程回到豫州,难道是出了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
燕绥就感觉自己有些被害妄想症,沉吟片刻道:“贾诩可不是普通的谋士。”
陈宫一怔:“方才的武官?”那只是个校尉而已啊,长得也不是孔武有力的类型。
见四处无人,燕绥便道:“是董卓让美玉蒙尘,贾诩可是当今时代顶尖的谋士,我怕他看破我们的计策,同李儒揭露我们。”
这句顶尖,倒是激起了陈宫和郭嘉的好胜之心。
郭嘉扬了扬眉:“顶尖谋士?”
燕绥想了想贾诩的战绩,叹道:“算无遗策,经达权变。”
陈宫有些不服气:“若真是顶尖谋士,何至现在还籍籍无名?”
“西凉崇尚武力,我想在边郡打仗更讲究拿到的人头数。”且边郡打打杀杀没有那么多计策,大部分是硬杠和奇袭,吕布、高顺都是这样立功的。贾诩虽然有才华,走了举孝廉的路子,在当地当了官员,但升迁速度很慢。
不知道算不算命途多舛,不过——
想想在几十年间,纷乱的西凉死了好几任刺史和好几批的官员,贾诩还好端端活着,还当了校尉,已经不错了。
郭嘉更在意燕绥的感受,安抚道:“主公无需担忧,李儒可不是容人之辈。若贾诩是个能看破我们计谋的聪明人,肯定不会禀告董卓,给自己找麻烦。”
看董卓现在的班底就能发现,清一色的武将,谋臣也就李儒一个。董卓幕僚虽多,却没有一个能出头的,并非手底下没有聪明人,而是李儒排挤得厉害。
“若他去跟李儒提出质疑,也麻烦了。”毕竟李儒也是个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