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未曾说话,我心里却明白。”玄烨负手走到姜烟身边,背在身后的手捏着自己长长的辫子,轻哼着冷眼看这一幕。
“这一年,我刚登基。鳌拜是皇考留下的辅政大臣,就是皇祖母也要尊重几分。纵然我想要救下汤若望,也毫无办法。”
姜烟知道汤若望。
作为继利玛窦之后,对中国影响颇大的一位传教士。
历经明清两朝,在顺治朝甚至得到了不小的重用。
也因为顺治皇帝的照付,汤若望的许多工作才得以继续。
明朝时,汤若望还与师从利玛窦的徐光启一同编撰《崇祯历书》。
可惜的是,当时的反对派以及晚明的动荡,这本让中国古代天文学与世界天文学接壤的著作在好不容易经历了十余年的争论后,崇祯皇帝才要点头让这部书刊印,大明亡了。
最后由留在北京的汤若望删改百余卷《崇祯历书》后呈给顺治,改名《西洋新法历书》,得以推行。
只是,如今顺治驾崩,刚登基的爱新觉罗·玄烨还是一个孩子,汤若望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和保护。
八岁登基,其实只是虚岁。
坐在龙椅上的这个孩子,真实年龄是六岁。
放在现代还是个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孩,却已经坐在龙椅上,成为一个王朝的帝王。
“鳌拜在朝堂就这么横行无阻?”姜烟对清朝的历史了解不算太深,尤其是清朝初年。
毕竟,看到扬州嘉定,以及后来江西等地的惨状,姜烟实在是不太能看下去。
对于鳌拜的专权,姜烟其实是很疑惑的。
历朝历代也不是没有辅政大臣。
但权臣总不会一开始就出现。
可鳌拜好像是个例外。
“并非如此。”玄烨摇头。
提起早些年的经历,玄烨的眼神里一片冰冷。
哪怕他知道自己终将诛杀鳌拜。
如今再次看到这一幕,心里依然难以释怀。
“四位辅政大臣皆是皇祖母思虑再挑选出来的,他们之间也并非不曾有过权势斗争。爱新觉罗家吃过一次多尔衮的亏,又怎么会再养出一个多尔衮来?”
说到底,这四个人是用遗诏的方式,合理合法的阻止了宗室内部那些有过战功的诸位王爷贝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