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当是因地制宜,实地考巡方可得答案。不过农桑耕种是乃首选,民以食为天,苍满方可兴业。”
翰林未置可否,只又做了写录。
“本王查阅了你童考院试和乡试的成绩,倒也出众,作何前来参选而未继续待春闱会考?”
最后是平南王发的问。
“科举入仕便是为了报效朝廷,为民做事。而今大选为地方筛选官员,又何尝不是为民为朝廷的机会。既有机遇,考生不负机遇。”
平南王听完,徐徐收了录纸:“今便到此,你回去等候通知吧。”
杜衡恭敬拜别几位主考,恭恭敬敬的退了出去。
出了门以后,饶是面上镇定自若的杜衡也长长吐了口气,问的问题其实也算中规中矩,算不得刁钻,只是阵仗不小。
倘若是地方上未有见过什么世面的举子进去再次环境下受到考问,心理许是承受不住说话都结巴,思路自也难得清晰顺畅。
其实这等面考也不失为一种选举人才的方法,读书人多是埋头读书,功夫用在写文章上,大考之时也在号房之中一人安静作答,独有殿试才有可能受问一二。
光是只会默声写文章口头表达不通也是不行的。
“杜举子,应考如何?”
杜衡正在想着此次面考不知结果可近人意,便听到方才他头一个进去面考之时在后头长吐气说幸好不是他,合该年轻人先上阵的一个年长举子。
他微微一笑:“心头局促发紧的很。此次主考实在厉害,京城派下来的人。”
见着年长的举子面色发白,他心中便满意了,拱了拱手告辞而去,由着他继续去发抖紧张。
面考的结果出的会很快,三日后府衙门口便会出榜布告。
届时入闱之人就可以到府衙里再行抽签,抽到是贫瘠还是富庶的任地,那都全凭运气了。
杜衡翘首以待,他考的早不知后续考试情况,晚间,他到客栈楼下吃夜饭,同住一个客栈的举子坐了一桌正在谈论今日的面考。
看见杜衡下来,连忙招手让他一道来坐坐。
听闻后头进场面考的举子,知晓主考是亲王和翰林,当即就有吓得浑身发汗考问都答不清楚而被请出来的。
也有人身有伤疤体貌不过而失去大选机会的。
面考到后头,主考也已疲乏,侃侃而谈长篇大论者也有被请出者。
今日面考了一半人数,明日还将面考剩下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