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请放心,我阿兄对大将军素来敬仰,先前不愿为少府与青州牧,也确实是因阿兄自年少便与凉州豪雄结交,不舍离去。若大将军有令,阿兄必当遵从。”
董旻这话说出了就差没指天发誓的样子。
说实话,何进瞧着他这举动,是有几分亲切感的。
也不知道这种亲切感是因为大家的出身都不高,还是因为董旻瞧着也不太像是会动脑子的样子。
以至于他听董旻说什么“大将军有令,阿兄必当遵从”,只觉自己在听的是什么仗义豪侠之言,其中还真有那么些个可信度。
但还不等他对着董旻答应下来,在场的人中又有另一人站了出来。
“我还是觉得此举不妥。”
何进循声望去,见开口说话之人乃是郑泰。
郑泰郑公业乃是举孝廉出身,却不肯接受公车征辟,而是与豪杰多有结交,以自家的四百顷田地供养义士,名闻家乡。
何进在掌大将军权柄后听闻此人名声,将其征用到了手下,对外的官职则是尚书侍郎。
因他对天子征辟并不放在心上,反而投效到他的门下来,何进对他还是有几分特别好感的。
他问道:“不知公业有何意见教我?”
郑泰跟袁绍这等还要因为董旻在场而维持个面子的家伙不一样,他日后能与何颙等人一道密谋刺杀董卓之事,可见是个暴脾气。
他回道:“董卓此人,虎兕之材也,进击韩遂已成,尤有贪念,孤军深入腹地。又有狼戾贼忍之象,虽有叔颖为之作保也不可妄信。大将军这是先除一祸,又来一事!”
“西凉贼子贪狡反复,多见于行,那董仲颖先时不愿解兵权归于中央,若有堂皇之由驾临中原,届时又该当以何种理由令其回返?更何况,事留变生,殷鉴不远,望大将军谨慎处之。”
董旻下意识就想要与郑泰来上个当庭论架。
但郑泰如今年不过四十,又有豪武之貌,此时坦荡视来,让董旻不由担心跟他吵架是否会词穷。
他只能将希冀的目光投向了何进,很有一番我们凉州也有老实人,当真吵不过的意思。
“……”何进又将目光投向了提出这一建议的袁绍。
袁绍沉吟片刻回道:“人品高下之说,恕绍不敢妄加断言,但有一法,可令大将军不必担忧董仲颖陈兵于河东生祸。”
何进目光一亮:“本初言说便是。”
“请大将军除却征召前将军进于河东外,以鲍济北、丁建阳等人行募兵之举,于东侧呼应。且严令董仲颖不可携逾三千士卒,便有不测,也可将其拿下,大将军以为如何?”
袁绍所说的鲍济北就是鲍信,丁建阳便是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