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历史军事>[三国]你管这叫谋士?> 79. 079(二更+10w营养液加更) 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9. 079(二更+10w营养液加更) 河……(7 / 9)

【以俘虏代首、前后列编队、辅表现论功、设立督战队。】

以俘虏代首,这不难理解。

若是只以首级论功,比如说按照明朝的制度,一个头颅价值纹银三十两,以如今时代下兵卒在物资和金钱上的匮乏,他们绝对做得出这样的事情——

只要乔琰敢给人头定价,他们就敢将敌方杀个片甲不留。

可她不仅缺战功,还缺人口,若真按这么个规定,一场战事结束她绝对看不到几个俘虏活人,只能看到一摞的脑袋。

这绝不利于她发展治下的人口。

而以俘虏代首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如今这种谁给一口饭吃就为谁而战的环境下,个体的倒戈加入敌方,在战场上并不是很难做到的事情,说不准都不用经过什么思想驯化,这俘虏就能抄起武器协助己方作战了,比起在战场上现割首级无疑有效率得多。

想想颈骨的硬度就知道,要在临战之间砍下首级是一件多艰难的事情。

这也正是为何乔琰要写下这句【前后列编队】。

这个想法在历史上有一个参考,正是明朝的抗倭名将戚继光。

明朝的军功标准在洪熙、宣德年间之后从原本的军功表现体系转为了以人头论功。

二者皆有弊病。

前者在宋朝时候就出过典型,比如说童贯就可以用怀疑汇报真实性的理由,让韩世忠临阵斩杀西夏监军驸马的功劳只升一级,而后者的弊病在跟倭寇的对战中也一览无余。

所谓“合战先以数倭蹈阵,胜则群拥以进,不胜必俟我兵争夺首级而乘之,故常胜。”③

这话说的是,因首级可以换钱,倭寇就先派出一部分可以牺牲的人在前,趁着明朝军队在争夺首级的时候一拥而上。

谁让在临阵之间的种种变化,都不过是瞬息之间的事情,若是贪墨一个首级的效益,必定导致战阵的紊乱,反而让敌方有了可乘之机。

在这方面戚继光给出了一个可行之法。

他在南方抗击倭寇的时候,训练出的是前后队的鸳鸯阵,所有手持长兵,包括长盾牌长枪等武器的士卒,严禁携带割首级专用的解首刀,由后方手持短兵的士兵来做这件事。

在一个首级三十两的情况下,持长兵处在最危险的位置,也是完成杀敌的士兵,会拿到其中的二十两,由后方配合掩护和割首级的其他士兵分配另外的十两。

这就确保了不会出现推进过程中为了争夺首级而乱阵的情况。

乔琰打算也按照这种方式逐渐形成编队。

这当然不是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尤其是,在她现如今的队伍中其实还没有合格的长兵前列。

不过这也无妨,先将制度框架定下总归是没错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