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历史军事>给秦始皇直播胡亥玩死大秦> 第45章 李世民:“是啊……坐在大明宫里的,不是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章 李世民:“是啊……坐在大明宫里的,不是我……”(3 / 4)

“别……踩……”

同袍慌乱而过,一脚踏在那摔在壕沟中的唐人士兵背上,将那鼓囊起伏的背践踏成陷坑。

“救……”那士兵话语未竟,便已永远无法发声。死去之时,双眼发怔,好似在透过天幕,与安史之乱前的大唐对视。

李隆基突然哈哈大笑:“死了!都死了!是朕之罪!是朕之罪啊!!!”

本就苍白的脸色在如此激情之下,显得愈发惨败。

安史之乱!这就是安史之乱——不,这仅仅是安史之乱的一角,是乱局的开始!

这个想法如同火中浇油,那一瞬间,悲愤直接将他吞没——

“门下省上可封驳天子制敕,下可于章奏上落墨涂讫。今有诏,门下省除‘封还’‘驳正’天子诏书外,还可‘涂归’。”

生怕大臣们没理解,李隆基强调:“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

意思就是,皇帝所书圣旨,如果中书省觉得不合适,可以把它涂改,而后归还给皇帝。

*

在汉时,就有大臣封还皇帝诏书的例子,譬如汉哀帝假称太后遗诏,要封自己爱人董贤二千户,被宰相王嘉封还诏书。

不过,汉时封驳只是偶然几例,且依照大臣意志行事,并未成为正式制度,直到大唐贞观年间,封驳制度才得到确立与发展。

唐皇李世民因担心有封驳权力的门下省官员奉承诏令,不敢封驳,曾多次告诫他们要严守职权,若觉得皇帝诏敕有不当之处,都应该拒绝在诏书上签字,或者封还诏书,避免皇帝乱来。

——譬如贞观时期,军中人员短缺,李世民想要征用未满十八的男子中身形硕大者,被给事中魏征启用封驳权限拒绝签署下发,李世民又发诏,魏征又拒绝,足足发了四次,魏征也拒绝了四次。如此,李世民才作罢。

正因李世民以宽广胸襟主动维护封驳制度,而非直接皇权压人,掀桌子反悔,这才改变了华夏史上臣子大多顺旨而行的情况,风气为之一清。

整个大唐乃至后世,都沿用了这个制度,为皇权上了枷锁,制止大部分皇帝的胡作非为。

——当然,其他皇帝也不会任由自己被限制,比如明朝,就搞出了内阁票拟,内阁负责提供政策,皇帝同意就会批朱,不同意就让内阁重新拟定,而如果六科使用封驳权,那矛盾就会转移到六科和内阁之间,皇帝美美隐身,皇权也就不受限制了。

而涂归下行文书的权力亦是唐时中后期出现,玄宗朝尚未出现。

李隆基生出此念,至少在此时此刻,他是悔恨的。

他泣如雨下:“朕要学太宗之行,好好约束自己,绝不再做如此狂妄之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