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历史军事>大佬的快意人生(快穿)> 106. 我统管全家完 养老生活安排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06. 我统管全家完 养老生活安排上(3 / 15)

崔近月的打算是,李家提供工具,以及锯好的等长木棍和纸张,村里人对照着样品削木棍、糊纸盒,百支火柴棍和百个火柴盒都是一文钱,对于赚钱不易的村人来说,这绝对是个好活计。

至于怎么让村里人理解这件事,也很简单,崔近月派李丰雪搞定了村长,由村长把这件事跟村里人细说,又让李丰收在村里的谷场教了两回,村里人就知道该如何削木棍糊火柴盒了。

甚至在货郎来小河村之前,村里每户人家就都用上火柴了,只需要成本价五文钱,就能解决点火困难,他们很难不喜欢这个新奇的玩意儿。

解决了制造的问题,就剩下销路问题了,崔近月本想到镇上打听一番,没成想小儿媳的远房表哥就是个货郎,这位表哥跟相熟的货郎们一吆喝,他们就来小河村看货了。

而在见识到火柴的神奇之后,他们立即将崔近月手里的一万件货抢了个干净,还预定了不少,即使崔近月要与他们签契约,严格定下火柴的售出价格,也无一人退缩。

走街串巷的货郎们都很有些见识,他们知道火柴的价值,比起扁担上的其他货物,火柴绝对是最不愁卖的东西。

崔近月之所以没有和镇上县里的大商铺合作,而是找了货郎来,是因为她想在最开始就奠定火柴的底层群众基础,想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个东西推广出去。

不过连她也没想到,火柴的风靡速度能如此之快,没几天平安镇十里八乡的人就都知道了火柴这东西,无论男女老少,都对它很是推崇。

连李丰雪在学堂里,都能听到同窗讨论它,价格之低廉,点火之方便,都让他们将火柴视为利民好物,恨不得为它吟诗作赋,盼着它冲出白水县,风靡整个大夏,说不定还会被圣上知晓。

待到那时,他们这些白水县学子,也与有荣焉啊!

外界对于火柴的评价,身在小河村的崔近月无从知晓,唯有源源不断的订单,让整个李家的人都放下心来。

村里人人都可以削木棍糊火柴盒,崔近月自然也不亏待李家另外几房的人,不仅每家都来了人到作坊帮忙,还让李丰雪立契,日后每家都可分利。

几乎是这契约一立下,其他几房的人就有了以他们这房为首的架势,且之前各自分散的李家五房,彻底拧成了一股绳。

若说之前,是李丰雪将来会有出息这件事让他们心怀期待,偶有襄助,那如今能清清楚楚看到的利益,就是让他们心甘情愿跟在五房后面冲锋陷阵了。

崔近月自然是故意的,她观察了几个月,李家另外四房的家风都不错,孩子们被教得善良老实,叔伯妯娌有事也都想着原身这一家,让几成利而已,把整个李家团结起来才最重要。

小河村有一百多户人家,大多姓何,李是散姓,他们这一房人单力薄,如今有了火柴生意,就算是让村人都因此获利,也可能会被人摘桃子,而李家五房加起来五六十号人,足以震慑不少宵小。

这就是古代宗族的力量,崔近月不怎么喜欢,却不妨碍她利用。

随着货郎将火柴带到各个城镇,崔近月接到的订单越来越多,甚至不再只是货郎拿货,还有其他县的商人前来订货,即使是疾风暴雪,也阻挡不了他们的脚步。

这个冬天,整个小河村的人都窝在家中做工,手巧的糊火柴盒,手笨的削木棍,厉害些的家庭,一天能挣上十几文钱,便是家里人丁单薄的,也能有个几文钱入账,多攒些日子就是笔不少的钱了。

那些以往冬日里连柴火都不敢多烧的,也能拿工钱买些劣质木炭,一家老小窝在一块儿做工,再不会被冻得去了半条命了。

村里不知多少人都感念李家,尤其是穷得连棉袄都买不起的人家,在他们心里,李家发下来的工钱,是实打实救了他们的命,甚至以往冬天都会悄无声息过世的老人,今年都好好活下来了。

临近过年,李家的作坊仍热热闹闹的,崔近月只负责调配火柴燃料,其他的事都不用她多管,甚至连他们一家加作坊里几个大小伙子的饭食,都是二嫂林氏来帮忙做的。

毕竟这个时候,包欢欢快要生了,柳小果肚子也已经很大,崔近月早就不让她们做什么活,每日都带着她们出去散步,回家就带着她们给小孩做衣服,速度不快,主要是打发时间。

这日早晨,崔近月带着她们出去散步时,就觉得包欢欢有一点不对劲,果然回家后没多久,她就开始肚子疼,看着是要生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