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辰的话说完了, 康熙点点头:“这几点大约是可行的,只是你那煤球做法,到了蒙古, 上面的人可不一定愿意下移啊。”
苏辰毫不犹豫:“那我直接让人在外面召集牧民开授小课堂。”
况且做煤球根本没有技术含量,只不过依照现在的钢铁制造技术, 对于想这个生意的人来说,最难的可能是得到一个铁制的煤球打饼机。
康熙想了想,竟然也没有需要补充的。
说起来他儿子这个见解并不新奇,但真要实施下去, 却也要面临诸多问题。
看着面前仅仅四只娃儿, 康熙深刻感觉到孩子不够用。
以后多生几个,他就不必这么辛苦了吧。
“保清, 你大哥说的这些,听明白了没有?”康熙问道。
保清不情愿的颔首:“儿子明白了。”
康熙先征询了苏辰的意见,这才对保清道:“今天也交给你一个差事, 从蒙古南下的两条官道上修建驿站之事, 你督进吧。”
保清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阿玛是给他派差事了。
但是心里不那么开心。
他还是觉得一味给好处只会养大别人的胃口。
“怎么,你不愿意?”
“儿臣领旨,”保清跪了下来。
康熙这才满意, 又问自己的宝贝大儿子:“辰儿, 你想想咱们东北盛京,能做些什么让当地的百姓富足起来?”
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 康熙对那里的看重比蒙古更甚,既然有办法让蒙古人改善生活, 东北老家应该也有办法吧。
“东北林深山多, 黑土肥沃, 最适宜搞种植啊阿玛。”商品粮基地,还是以前高中的地理知识,“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这些地方,即有好土又有好水,等玉米再收成两岔咱们把玉米种送到东北去。”
清朝全国粮食基地相比前朝最大的改变,就是东北崛起,不过那也是到了乾隆时期的事,但现在苏辰就要有意识的把这事儿先办成。
康熙听得,激动啊。
只觉朝廷的那些官员若有小半他儿子这样的脑子,他上朝都能多几个笑脸。
“辰儿,那你觉得这件事,谁来督办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