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和几个銮仪卫同僚正要下值,从不远处经过,看见辰亲王在田里干活儿,也都凑过来。
结果就是,苏辰才撅两颗一串串的红薯出来,没来得及感受丰收喜悦呢,小小一亩红薯就被撅完了。
仔细数了数,竟然有十八人干活儿。
苏辰:既然这样,明年他在外面找一大块地,全部种上红薯,到时候这些人都喊来给他干活儿。
康熙今天收到一份折子,是安徽巡抚靳辅上的,其中谈到的对黄淮的治理,让他眼前一亮。如今正愁着没有治河良才,眼下不就是一个?
不过没有听说过靳辅有这方面的才能,康熙还是想再选更合适的。
因此今天一上午康熙的心情都不错,听着外面热闹走出来,先看到的就是辰儿抱着两团红薯有些懵懵的样子。
“怎么了?”康熙笑着拦住儿子的脑袋揉了揉。
“我想,来年多种红薯给他们找活儿干。”语气里全是没有充分体会到丰收的怨念。
康熙的心情更好了,弯腰把一串红薯提起来,心里一数竟然有十几个,大的比成人的拳头还大,小的细细长长的。
“这能有七八斤?”
苏辰现在知道了,清朝的一斤有十二两,看了看他阿玛手里的一串红薯,点头道:“约摸有。”
“一个疙瘩便有这些,一亩地能有七八石。”康熙计算着,脸上的笑容灿烂起来:“这般来说,红薯的确是能够活百姓的好物。”
一道谕旨已经在康熙心中形成,既然红薯是陈家先祖最先引进的,他们的后代子孙又致力于扩大红薯的种植,便给他一个官做做。
等保成过来的时候,红薯们都已经整整齐齐地装在了筐子里。
苏辰宣布:“下午我要去皇庄看看,顺便把这些红薯带到街上卖卖,你们谁去?”
被问到的康熙和保成,很清楚这样做可能会被御史弹劾,但还是很感兴趣怎么回事?
保成先举手:“哥,我跟你一起去。”
此前几天苏辰已经去皇庄上看了两次,头一次看看皇庄的布置,将自己需要到的蒸馏锅,大蒸锅,大铁炉等等的“设备”都画在图纸上,叫庄头对皇庄先做一个初步改造。
第二次去是看工程进度,顺便在宫外的集市上逛了逛。
而这两次他都没有带保成,保成是东宫太子身份特殊,不止有奴才们盯着他,还有很多关心国家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