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请她坐下,长公主就问,李氏近日如何。
“今日不谈她。”刘彻放下朱笔,示意小黄门把奏章收起来,换上茶水点心,“你找皇后的事,朕听说了。”
长公主脸上轻松不在,多了些许窘迫:“实不该叫陛下操心。”
“幸好朕知道了。太子的舅舅,皇后兄长,配得上大汉长公主。”
阳信长公主看着刘彻长大的,可以说比她母后了解这个弟弟,闻言就觉着不好:“但是?”
“什么都瞒不过你。”刘彻恭维一句,“他千般好,也无法改变他是一介平民这点。大汉开国以来不曾有公主下嫁平民的先例。”
阳信长公主也曾有过这个担忧:“从我的食邑中拨出千户给他?”
垂着脑袋听的黄门诧异,看来长公主真动心了。
刘彻无语又想笑:“众臣会怎么想他?公孙贺杀了多少匈奴人,不够封侯就是不够。”
“我想知道卫长君怎么想的。”长公主不待他开口,“大汉律法也没有规定公主不能嫁平民。”
刘彻:“长君很清楚这点。他有此心早跟仲卿上战场捡军功了。有件事朕也不瞒你。”说出早年他在朔方,出主意叫韩嫣夜袭匈奴那事,“他给朕的奏章上只提韩嫣,只字未提自己。”
黄门很想提醒,陛下啊,您越是这样说,长公主越觉着大公子好啊。
长公主确实没想过卫长君还有这样一面:“此一时彼一时。”
刘彻张张口,真想说他跟韩嫣好上了。
“长君并不喜欢皇家公主。”刘彻不想被卫长君抓过去打一顿,只能这样说。
阳信长公主不禁问:“为何?”
“姑母尚在,你去问姑母。”
长公主想起早已被她忘记的往事:“那一次吗?”
刘彻点头:“不妨再告诉你一件事,当年刘陵就想过嫁给长君。只是她心思不纯。临死前后悔了,但晚了。朕饶她不死,长君也不会娶她。那时候刘陵还是二八女子,长君也才二十多岁。您芳华还在的时候,远不如刘陵。”
阳信长公主长得温柔大气,刘陵五官明艳,不提气质,因为两人差了近十岁,只说长相,和刘陵在一起,一百个人得有九十九个最先看到刘陵。唯一那一个还是脸盲。
“卫长君知道?”
刘彻胡扯:“朕了解他。他知不知道结果都一样。朕没告诉他。” .w.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