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长君倒是没想到这两点,给他俩个赞赏的眼神:“蹴鞠用树皮甚至野草就能缝制,在地头上就可以练习。”
刘彻仔细想想,他仨说的很有道理:“这事不小啊。”
卫长君摇头:“您舍得出钱,这事不大。”
刘彻揉了揉额角,犹豫起来。
霍去病和阿奴相视一眼,还用考虑吗。
卫长君拍拍二人的背,朝外瞥一眼。霍去病勾住阿奴的脖子:“看看赵破奴是不是在茅房里睡着了。”不待他开口,卡着他的脑袋往外拽。
阿奴踉跄几步,抓过他的手臂别到身后。霍去病猝不及防,痛的倒抽一口气。刘彻听到声音看过去,忍俊不禁。
卫长君示意他进屋。
刘彻进去,卫长君翻出炉子不急不慢地点火烧水。刘彻见他这么有耐心,“方才说的那些你是不是很早就想到了?”
“您默许乡村办学的时候我就想过。不过您一心想着对匈奴用兵,就是说了你也不想把钱财和精力用在这上面。再说了,匈奴确实已成大患。贤良方正的人才重要,江山社稷更重要。”
刘彻:“那时朝中也不缺人。”
卫长君赞同:“如今也不缺。朝中有公孙弘、桑弘羊、张汤等人。军中有仲卿、去病,李息、韩说等人也能帮他们分担一二。”
听到韩说,刘彻想到韩嫣:“近日给韩嫣去过信吗?”
卫长君:“前些日子红薯、棉花、土豆种下去,给他去了一封信。陛下何时叫他回来?”
“过几年。”刘彻没想好如何安置韩嫣,叫卫长君给他出出主意。
卫长君不赞同韩嫣入朝,他那个脑子能被公孙弘算计的连渣都不剩。要想无人敢算计他,只能刘彻明着偏向他。可是这样又会流言蜚语满天飞。
卫长君:“军校分文武就不能叫仲卿盯着了。他没那么多精力。”
刘彻懂了,交给韩嫣。
韩嫣自幼读书习字,骑射功夫不差,是侯门子弟,又在朔方多年,家世政绩无一不缺,能镇住来自天南地北的少年郎。
朔方的情况刘彻听通粮和张骞提过一二,韩嫣和卫长君吃住跟关东贫民没什么两样。韩嫣也不会像城中世家子弟一样目下无尘。
卫长君:“陛下,有些事需要制衡,像选拔人才这种就不必了。新的功勋代替老的,才能江山代有才人出。”
这个道理刘彻懂,“军中出来的人才多了,他们肯定会惦记。”
“那就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