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历史军事>穿成国舅爷后我要死了[西汉]> 第167章 十万之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7章 十万之众(4 / 6)

卫长君装没看见:“那些鸡蛋是你们分剩下的?”

以前众人很喜欢分蛋。如今不缺鸡蛋,无论骑兵还是厨子都觉着一人一个麻烦。于是几个厨房征求大伙儿意见,每人三天一个水煮鸡蛋,鸭蛋和鹅蛋随便厨房怎么做。

厨子小声说:“我们不分了。”

卫长君对此感到意外,但也不是什么大事:“那我能用吗?”

“您自然可以用,只是那些人——”厨子朝对面看一下,小声说,“要是细作怎么办?”

卫长君摇头,“不会的。”顿了顿,“再说了,要是细作就更好了。吃了我们的鸡蛋,还跟我们遮遮掩掩,我回头叫人把他们绑了。”

厨子觉着他懂了,“那我再弄个菜。”说完就往西边地里跑,那里有很多黄瓜。他摘几个黄瓜,快速洗洗拍拍,待鸡蛋羹成型,凉拌黄瓜就好了。

不甚厚的玉米饼熟得快。卫长君和庖厨把鸡蛋羹和黄瓜送到对面,饼就可以出锅了。卫长君一手拎着一壶水,一手拿着碗。厨子端着馍筐拿着筷子,跟卫长君送到对面。

厨子见卫长君坐下,他回厨房把饼全拿出来,然后继续和面继续蒸。

此地除了卫长君的小厨房,还有两个女子厨房和四个男子厨房。这里就是男人在一块用饭的厨房,有五六百人。一人一个炊饼,一天也得五六百。猪和羊以及鸡鸭鹅都还小,没有荤菜,成天劳作的人吃的又多,除了菜只能吃饼,毫不夸张的说,每个厨房都得从早蒸到晚。

赵破奴等人不敢碰筷子。他们被迫随着匈奴到处迁徙的时候玉米和红薯还没种到边关,以至于认为黄黄的饼是糜子面做的。糜子亩产很低,远不如小麦,一石左右,糜子面自然比面粉贵。

卫长君拿起一个递给最年少的赵破奴,“吃啊。”又给他一个勺子和一双筷子,“先喝点蛋羹润润喉,然后再吃瓜菜。”指着黄瓜,“离边关远,没多少吃的,别嫌弃。”

十来个人面面相觑。

最为年长的男子试探着问:“大公子平日也这么吃?”

卫长君点头,又给他一个玉米饼。男子小心翼翼接过去,近距离一看发现不对,这好像不是糜子面,比糜子粗,“跟糜子面挺像,这是小米面吗?”

卫长君:“玉米。你们过来的时候应该有看到,长得有人那么高有点泛黄的庄稼。”

众人听匈奴说过“玉米”,也有幸见过。听说可以煮着吃蒸着吃,匈奴把整个玉米棒子扔砂锅里煮半天依然硌牙,气得全扔了。

他们当中有人偷偷捡过,吃起来确实很费劲。捡过玉米的老丈忍不住问,“不是一粒一粒的吗?”不待卫长君询问,他就说匈奴抢过这东西。

赵破奴点头:“我还听匈奴骂,骂我们同袍疯了,好好的小麦糜子不种全种这些。”

卫长君很想笑。随后跟他们解释玉米粒揉下来才能磨成粉。匈奴抢去的肯定是老玉米,盖因玉米鲜嫩的时候正值三伏天,他们不敢长途奔袭几百里抢玉米。鲜玉米在地里,匈奴也没心思掰。然而老玉米煮粥也得磨成玉米渣,否则煮出来没法吃。除非像磨豆浆一样煮玉米汁。可惜匈奴不会磨豆浆。

卫长君给每人拿一个玉米饼,叫他们喝鸡蛋羹,然后同他们说,除了玉米还有红薯。这两样很高产,一人种二亩地,一年的口粮就出来了。他又言如今关中也跟十年前不一样了,没有豪强和贪官或藩王的地方几乎人人都能吃得上饭有衣穿。

赵破奴等人听得目瞪口呆。

卫长君指着鸡蛋羹:“这个乡民不常吃,但在乡间玉米面饼真是寻常物。”随后又叫他们快吃。

赵破奴等人这才敢大口大口吃饼,小心翼翼地挖鸡蛋羹。

卫长君见他们放松下来,漫不经心地问:“去病说你们是从匈奴王庭跑出来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