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认为立国之本在民。没有民,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的粮草从哪儿来?士兵又从哪儿来?陛下,民以什么为天?”
身处庄稼地,刘彻不假思索:“食。”
卫长君撵一片红薯叶,“乡野农夫成日为了一粥一饭忙得头昏脑涨,没空在意高高在上的乃何人。他们不懂深谋远虑阴谋阳谋,只知道谁叫他们吃饱谁就是个好的。他们食不果腹,你说那是为了长治久安千秋百代,没用。”朝秦始皇陵方向看去,“万里长城今犹在,谁还记得秦始皇?”
“可是朕如今——”如今都不如一个摆设。一丁点事禀告了太皇太后,还得向太后解释一番,仿佛他是个无知幼儿,而不是已经及冠的天子。
卫长君:“陛下连在自己园林里种点什么都不能做主?”
刘彻瞬间懂了。这两年被太皇太后掣肘,政令难出未央宫,刘彻憋屈,频频狩猎散心是其一,其二也是为了训练出一支只听命于他的禁卫军。可刘彻从未想过绕开太皇太后培养一支军队。
红薯亩产之高,上林苑之广,三五年后,他完完全全可以用自己攒下的粮草养活上万人马。倘或长安方圆三百里的农户皆因玉米和红薯拥护他,他也可以另招新兵。
可惜他没有将军啊。
刘彻刚刚燃起的雄心万丈因为想到这一点瞬间熄灭了。
“大兄,陛下,玉米放哪儿?”卫青跟公孙敖抬一麻袋玉米晃晃悠悠过来。
刘彻眼中一亮,粮草可以自己种,兵丁可以自己选,将军为何不能自己培养。反正他最不缺时间。他若因此日日宿在宫外,说不定还能叫太皇太后掉以轻心。待老太太反应过来有了别的心思,她的懿旨怕是也出不了长安城。
刘彻越想越觉得此法可行。忽然想到最先提起的人乃卫长君。刘彻不由得打量卫长君,他是不是早就想到这点。
随后刘彻觉着他想多了。
卫长君的身体不好,时日无多这是真的。他纵然有心也无力。倘或有心有力,也不会提醒他趁机积攒力量等待一飞冲天。
刘彻露出宛如雨后初霁般的笑容,“放马车上,拉去上林苑。”
卫青跟公孙敖二人抬过去。卫长君抱着大外甥起来,“陛下想通了?”
“豁然开朗。”刘彻眼角眉梢充满了笑意,“长君,玉米的亩产能达多少石?”
卫长君瞥一眼禁卫抬走的玉米棒子,“只算玉米粒?差不多八/九石。”
饶是刘彻已有心理准备,但一听当真比小麦翻一倍,依然禁不住失态,“可以像小麦一样食用?”
“磨成粉就可以像小麦一样做成饼。虽然不如面粉细腻,但远比高粱面可口。”